标题:毁于洪水的名镇——衡阳古镇
毁于洪水的名镇——衡阳古镇

从三河渡口乘船,溯流西行10千米光景,有一大片河滩,人们泛称这里叫衡阳滩。如果细分,东部的一大片是殷家滩,西部的一大片叫中街滩。中街滩及周边一带是衡阳古镇的遗址所在,而衡阳镇则是戴楼境内被洪水冲毁的一大历史名镇。
衡阳镇的前身,名叫衡阳皋,是衡阳河边上的一大片高亢地。衡阳镇的形成至迟应在宋代。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楚州(淮安)是南宋东部的主要防线,从都城临安(杭州)经过镇江、扬州到楚州前线,为一条战略通道。此时,在南北朝初期形成的衡阳古道再度热闹起来。军队调动、运送粮草、军情联络,终日车来人往、尘土飞扬,其中新集到衡阳皋一段最为重要,历史上称为“新皋路”。
清初诗人孙应嘉到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51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毁于洪水的名镇——衡阳古镇
60万人左右,镇、营、汛是它各级建制的名称。在当时宝应县境内共设有两个汛,驻在宝应县城的宝应汛带兵的只是个把总,比千总低一级,说明衡阳汛所处的位置在宝应汛之上。扬州营划定的衡阳镇汛驻防地域是,东至运河西堤52.5千米,西至大云山12.5千米,南至王家小村34千米,北至新集、南甸9千米。管辖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金湖县(除塔集、夹沟、闵桥、横桥、卞塘),宝应县的山阳、长沟、中港、汜光湖,盱眙县的东阳、观音-si,洪泽县的共和、仁和,东西长65千米,南北宽40千米,总面积2600平方千米,是今金湖县域的2倍。
衡阳镇汛威领一方还不仅如此。清代是军政一体,衡阳镇既然是军事中心,也就自然成了政治与经济中心,从而大大加快了发展速度。到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1799年),衡阳镇发展到它的顶峰:镇区基本呈正方形,东西长与南北宽皆各为1000多米,面积约1.5平方千米。镇上主街为东西向平行的3条大街,自北而南,分别叫中街、小中街、南街。其中中街、小中街均在现在的中街滩上,南街则在衡阳岗头下。与3条大街相贯通,还有许多的街巷。民间传说的“九桥十八巷”,就是说大小街巷共有18条。主街两侧瓦房楼阁鳞次栉比,街道地面青砖石板铺设而成。市面上则是酒旗高挑,店号林立。镇上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白天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夜晚灯火通明、笙歌柔曼。衡阳镇汛的衙署设在中街中间,座北面南,高墙深院,气宇轩昂。
镇上工商各业兴旺。著名的高行位于中街西北,赵行则位于南街中间,两行相距近1500米。镇上有几座著名的庙宇,如中街东首的东岳庙,西首的都天庙,小中街西首的无名庙,南街西首的真武庙,还有一座清凉-si。庙宇中以东岳庙为最大,建在明代,是1座大四合院,院内有大殿3间,供有3尊铜佛像。庙前有旗杆一对,各有一抱粗,10米多高。庙里有1口水井,砖井栏上留有一道道1寸多深的绳印。东岳庙往东,传说有清吏部尚书朱士彦(民间称为朱天官)的衣冠冢。其时的衡阳镇真是独占风光了。
有人不禁要问,衡阳镇处在三河河心,怎么可能发展为一个大镇呢?这就要顺便提一下三河与衡阳镇的关系。清嘉庆前,还没有今天所见到的茫茫无边的三河,有的只是七八百米宽的衡阳河,而且西部只有三四百米。衡阳河流经衡阳镇时分为3条河穿镇而过,为便于行人来往,就在河上架起许多桥梁。民间说的“九桥十八巷”,“九桥”就是指的一道道小桥。较大的桥有3座,衡阳河北岸通大中街的叫太平桥,大中街通小中街的叫中桥,小中街通南街的叫草桥。 ……(未完,全文共2224字,当前只显示133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毁于洪水的名镇——衡阳古镇

上一篇:银发生辉守初心 桑榆未晚担使命
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报告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