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农民荒”加重粮食安全堪忧
“农民荒”加重粮食安全堪忧

2011年上半年,笔者对_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00多个行政村的人口进行了调研(用简洁的语句,陈述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发现,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现象。
农村人口外流在给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务农劳力缺乏的“农民荒”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总述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诸多问题,起到统摄全局的作用)。
一、“农民荒”及其引起的五大连锁反应问题
近几年,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下,“民工荒”问题时常引起普遍关注,关于所谓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问题的讨论也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就在公众对“民工荒”问题寄予注意的同时,却将藏匿于“民工荒”背后的另一种“劳工荒”现象——“农民荒”给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屏蔽掉了(这段语言很有味道)。
(一)“年轻人成了稀罕物”——种粮农民呈“高龄化”趋势。(小标题拟制很鲜活,这种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早在2006年,_发展研究中心《推进_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_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剩余劳动力”,仅有25%的农村还有四十岁以下的劳动力。五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
经与河北、湖南、内蒙等其他省的“百村调研”成员交流,其所在的农村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儿童。例如,山西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户籍人口数234口人,在村常住约130人,留守村庄的只有老年人和儿童。
河北省崇礼狮子沟乡西毛克岭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青壮年均外出务工;除去留守儿童,村里常住劳动力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19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农民荒”加重粮食安全堪忧
  • 市委书记在粮食安全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加强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 2019年分院“农民工学法周”活动总结

  • “农民培训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

  • 关于我县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

  •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粮食安全工作总结

  • 关于我县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

  • 创建“农民群众满意的农业基层站所”活动实施方案

  • 粮食安全应急预案

  • “农民工平安返乡”安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总结

  • 市工商局“农民工服务月”活动情况汇报

  • 在全市工商系统返乡“农民工服务月”就业洽谈会上的讲话

  • 政策在乡村的贯彻落实,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维护乡村生产、生活秩序,都需要乡村基层干部来具体实施。
    在永和县这样的农业县,伴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普遍外出务工,农村基层_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严重挑战。
    我们所在的赵家沟村平时看不到青壮年村民,年轻的夫妇基本上都外出务工,留村的主要就是老人和儿童,村里的主要青壮劳力和主要干部就是村支书一人。
    村委会每年包括工作补贴在内的工作经费只有3万多元,他要服务包括赵家沟村在内的呼家庄行政村共146 户、523口人,事无巨细,疲于应付。
    乡党委书记、乡长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工作状况,在我们驻村的一周内,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除与我们交流外,每天从到晚都奔波在全乡各处田间村头。
    河南省安阳市桑耳庄村村干部5个人,服务全村630 户、2136口人,每个干部身兼数职,平均负责3个工作小组(用实例说明)。
    (五)“那些消逝的村庄” ——每天约有20个行政村消失正摧毁着中国农村传统的文化形态。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_的村民委员会数目,2005年至2009年逐年减少,分别为62.9万、62.4万、61.3万、60万,_平均每年减少7000多行政村,每天约有20个行政村消失(用数字说明)。
    在山西赵家沟村,由于人口大量外流,留守的村民除了偶尔看电视和电影下乡工程带来的电影外,目前传统文化生活基本处于空白,传统的社戏、戏曲、民俗活动已经基本上“曲终人散”,赵家沟村的古戏台已经破败不堪、长满杂草。
    按照目前的趋势,再过10到20年,随着老?si叫馈⒍獬銮笱В约夜荡逭庋湫偷幕仆粮咴纳迓洌赡芙媪佟翱粘病钡木车兀谡约夜嫡庋拇遄┐宓拇澈臀幕钚翁荒艹晌且渲械耐隆U庋那榭鲈谀戏降染媒戏⒋锏厍ツ烤摹?br>在广州清远的河背村——原本23户人家的村庄,如今搬迁得只剩下两户村民(用实例说明)。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与农耕文化和生活形态密不可分。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以“消灭”农村、消灭农耕文化作为代价,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形态不复存在,“水泥森林”和“鸽笼生活”覆盖神州大地,那么这个城市化的代价就太大了,这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二、七大原因引发“农民荒”问题
    (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结果。
    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的快速进展,尤其是总体上农业科技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力提高,技术替代劳动力,加上耕地逐年减少,耕作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逐年减少,使得很多农村劳动力有了持续向城镇流动的条件。
    (二)单向城市化格局的影响。
    当前城乡一体化中呈现农村向城市单向输出的格局,在城乡一元结构下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持续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资本和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临近城市以外的农村较为明显,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农村。
    (三)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潜力有限、收益率较低。
    传统农业在资源配置上已经达到了极限,改造传统农业最好的办法是引进现代技术。农业存在天然的弱质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
    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劳动人员素质较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传统农业比例大,收益率低。
    永和县赵家沟村董维红介绍,他2010年种了24亩玉米,收获玉米约3万斤,销售收入3万元,种子化肥等成本投入1.3 万元,如果计算上每天的劳动力成本70—80元,一年到头净收益几乎没有(用实例说明)。
    (四)农业机械化率低,生产条件差。
    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率低,传统农业占比较高,人力和畜力耕作还是农业的主要形式,务农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加剧了青壮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五)“跳出农门”,青年农民不愿意再做农民。
    据调查了解,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办法,城乡流动、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农民的目标和追求。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农业的职业声望低,劳动报酬低,劳动强度高。据调查了解,青壮劳力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
    (六)“想当农民不容易”,合格农民的培养周期长。
    很多在外务工遭遇困境返村的农民,由于务农经验严重缺乏,而成不了合格的农民。
    3年可以培养一个研究生,但10年培养不了一个出色农民。农民的实习机会,一年只有几次;要想做一个合格农民,需要18岁开始种地,30岁才能毕业,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民。
    (七)农村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由于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农村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年儿童急剧减少,农民后继乏人。永和县坡头乡在20世纪90年代末全乡小学生最多时约有800名,2007年减少为200名左右,2009年开始减少为90名左右(用实例说明)。
    三、应对“农民荒”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幸福,则国运盛、民心稳、天下安。针对“农民荒”以及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要保持密切关注,未雨绸缪,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重视解决。具体建议如下:
    (一)从降低投入与提高收益的角度,双向调节粮食生产的“利润率”,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1.逐步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调研中发现,种粮农民近年来最大的收入增长是得益于粮食价格的上涨。
    目前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依然偏低,这直接导致种粮相比其他行业的利润率低,需要逐步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
    粮食价格提高了,农民才能有种粮的积极性。建议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将稳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作为粮食价格调控的指导思路。
    2.完善农产品补贴政策,财政补贴的侧重点从“补耕地”改为“补餐桌 ……(未完,全文共6461字,当前只显示311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农民荒”加重粮食安全堪忧

    上一篇:党史学习教育守“三心”促“三新”
    下一篇:学习__来陕西榆林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相关栏目:人事 职工 三农 粮食 安全 安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