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类重点_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三类重点_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乃至 “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就业工作的主要矛盾。如何使他们实现稳定、体面就业及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保持_和促进社会和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着重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最近,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黄力带领由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和市就业局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到龙沙区和富拉尔基区,对三类重点_就业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到街道、社区查看实际工作,到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听取政府汇报,召开有关部门领导和就业对象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龙沙区和富拉尔基区促进三类重点_就业工作可以说是全市就业援助工作的缩影。长期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劳动就业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利用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落实社保补贴政策、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政策扶持自主创业等有效措施,仅2009年以来,共帮助7.12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引导25.8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

一、把高校毕业生摆上就业工作重要位置

近年来,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局面,如何落实好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力度,使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实现平稳就业,是就业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工作。去年,按照人社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人社部明电[2010]1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我市《关于开展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方案》,成立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从市人社局和市教育局抽调专门人员,就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制定《高校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31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三类重点_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 宣传政策 开发岗位 促进困难_就业

  • 落实专项资金 强化绩效考核激励 促进基层平台帮扶困难_就业

  • 灵活就业_就业政策需求调查读后感

  • 新失业_就业形势及对策

  • 了转移就业。

    三、倾心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摸清底数。为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真实情况,全市就业部门组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对到社区进行就业困难人员登记的10万多人,逐户上门调查。由于多数人白天在外打工,关门闭户,工作人员必须利用晚间业余时间走访。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多数是年轻女同志和“4050”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市中心社区楼房密集、建筑统一,家门难以辩认;市郊平房区道路黑暗、部分庭院养狗等诸多困难。经过3个多月的入户调查,摸清了登记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各级就业管理机构认定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研究思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省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及就业援助实施方案》,明确了就业援助精细化、长效化、制度化的目标,理清了就业援助工作思路。在实施就业援助过程中,坚持以人本服务为理念,以精细服务为标准。在精细化援助中做到“三个服务”,即一人一策优先服务、简化程序“一条龙”服务、主动上门跟踪服务。截止目前,我市共认定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失业人员、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低保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8.5万余人。

    建立机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就业援助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层层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完善了“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同时制定了就业困难人员登记认定制度、动态管理制度、跟踪服务制度,并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用制度化的安排实现就业援助长效化。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就业部门对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建立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救助,坚持急事紧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动态管理,社区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帐,做到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动态信息及时更新。对就业困难人员出现已就业、退休、丧失劳动能力等其他不符合认定条件的情形时,及时将其退出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切实将就业援助送给最需要的人。

    拓宽渠道。在拓宽安置门路工作中,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近两年来,结合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特点,根据有关部门和社区的岗位需要,相继开发了交通协管员,公安助理员,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和助老员等公益性岗位,针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服务,及时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做到“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两年来,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21428人。二是实施助残“爱心工程”。为残疾人开发岗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实施“助残爱心工程”中,市就业局经过多次与市、县(市)区各级残联组织协调、研究,向用人单位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在取得用人单位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先后在社区开发了助残员、收发员、看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共安置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814人。三是扶持创业。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在技术、资金和场所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仅近两年来,我市就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100余人、2.6亿多元,减免各种经营税费1600多万元。

    强化服务。要使就业困难人员尽早实现就业,更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技能、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帮助就业困难_的良好氛围。这方面,一是送援助付诸真情。自2006年开始,每年1月份,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为主题,以“宣传就业再就业新政策、落实社保和岗位补贴、提供有针对性的援助服务”为工作目标,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通过采取散发政策宣传单、举办专场招聘会、为“4050”人员开发公益岗位、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走访慰问就业困难家庭等措施,使希望得到援助的就业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具体的扶持,实现就业愿望。通过每年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不断探索开展经常性就业援助的新思路,积累新经验。二是送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就业能力是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的根本。在利用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_实施过渡性安置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分类。根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同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对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针对其所学专业,侧重进行实际应用培训;对“4050”人员根据其就业愿望,侧重进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各类残疾人根据其残疾种类,进行适合发挥其特长的专业技能培训;第二在培训形式上多样。在通过对市场和用工单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定向式”、“定单式”培训。第三在培训时间上灵活。针对家庭特困人员需要白天打工的实际,利用晚间业余时间进行培训。2009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各类就业困难人员2.3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5%以上。三是送补贴鼓励灵活就业和企业吸纳就业。一方面,并轨工作后,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成为社会自然人。社会保险由原来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变为职工个人参加或接续保险。个人接续社会保险存在资金难以筹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好国家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是解决职工个人资金不足的重要举措。2005年以来,我市共为17.5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补贴资金5.9亿元。此项政策惠及了所有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有力地引导和推进了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提高了这个_的就业稳定性,也促进了隐性就业显性化。另一方面,为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近年来,我市共为32户企业提供了社会保险补贴51户次,补贴2833人次1332.3万元。其中市本级补贴6户16户次510人次210万元;县(市)补贴26户35户次2323人次1122.3万元。以上补贴资金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也为就业援助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四是打造充分就业社区。市就业局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作为就业援助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采取制定长、短期工作规划,制定创建标准,树立典型,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包括充分挖掘社区保洁、治安、保绿、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等社区工作岗位;加大小额贷款力度,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大推进灵活就业的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了对 ……(未完,全文共7084字,当前只显示341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三类重点_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上一篇:关于**区农村z-教状况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我市群众文化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相关栏目:就业 工作总结 工作汇报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