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生猪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调研思考
关于生猪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调研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_精神及《环境保护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升级,根据县政协的工作部署与安排,部分委员围绕我县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生猪养殖业现状
(一)养殖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县畜禽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县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现代牧业的公司+农户养殖和自主养殖。养殖场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陂头、南迳、龙源坝、金龙等镇(其中司陂头94家、南迳43家、龙源坝32家、金龙61家)。据农粮部门调查,全县现有养殖场588家,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养殖户53 家。2016年,全县生猪年出栏量约13万头,年收入达2亿元以上。户均年收入34万元。
(二)污染影响情况
一是畜禽养殖业产生大量粪便,而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由于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随雨水进入水系。二是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三是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86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关于生猪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综合
  • 农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 农村生猪养殖的调查报告

  • 甲型流感对生猪养殖影响调研分析

  • 乡镇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 镇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 乡镇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市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工作会致词

  • 关于朱砂镇生猪养殖业的经验

  • 关于朱砂镇生猪养殖业的经验

  • 需整改的315家养殖户下发了整改通知书。但由于农户经济本就不富裕,前期建场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有些花光了积蓄、甚至借了外债,再要投资建环保设施就千难万难了,致使整治工作缓慢。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只有234家,且都还未通过验收。二是监管制度存有缺陷。据了解,按有关规定,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在建场时需提供环评手续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其随机进行检测和监管,小于500头规模的养殖场则不需要环评手续,监管责任也转由县农粮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导致难以有效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4.管理不严,日常管理问题突出。一是对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的养殖户疏于管理。现代牧业作为我县龙头企业,对其发展的养殖户猪场的选址、建设和生产过程应当承担监管责任。但国土部门在土地执法巡查时发现,公司在与农户签订发展协议时更注重投产时间和产出约束,对养殖户猪场的选址、建设和生产过程的排污治污缺乏约束,对农户的日常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养殖散户点多面广,日常管理鞭长莫及。我县自主养殖散户多且分布广,其日常管理主要依靠环保、畜牧和当地乡(镇)等部门,但由于人力有限,,造成日常管理工作困难重重,管理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生产布局不合理,规划滞后。一是全县畜禽养殖业的整体规划缺失,未设定准入门槛。我县至今没有制定出台《畜禽养殖业规划》,已出台的《全南县畜禽养殖区划分调整方案和禁养区、限养区地理标注图》也是在养殖场不断扩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群众反映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才出台的,且文件没有具体明确全县各区域养殖总量控制指标,可操作性不强。从目前执行情况来看,该文件虽对规范全县畜禽养殖业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还不尽人意,还需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对生猪养殖所产生的污染估计不足,未及时介入治污工作。生猪养殖发展初期,各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未提前介入治污,及时引导养殖户进行规范化建设经营,不但任之发展,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推之。相关部门对选址没有严格要求,也未要求建设环保设施,农户随意建个猪栏即可养殖。尤其是公路边、水源边、村庄边等“三边”地带,因其交通、用水和生产生活便利,地理环境优越,大受农户欢迎,成为了污染的重灾区。以致“禁养区”污染既成事实,关闭搬迁整治阻力重重。
    2.治污体系不完善,成本过高。一是长效监管机制尚未建立。未建立科学有效的“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考核”监管机制。建养殖场前该上那些排污设施,具体标准如何?生产经营日常如何监管?粪便、沼渣、沼液如何回收利用?猪尸该如何做无害化处理?对不按规定经营的又该如何处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未制定出具体的办法措施来加以解决。二是养殖业投入大、风险高。据了解,按标准化养殖要求,500头至1000头的养殖场建栏舍需40-80万元,排污治污设施需10万元以上。生猪养殖本就风险大,养殖户出于风险、成本和利润考虑,在栏舍和治污设施建设标准上能降则降、能简则简,基本上都未能达到建设标准,更谈不上达到治污要求了。
    3.管理_不健全,管理缺位。一是对规模养殖户管理不到位。我县规模以上生猪养殖户有53家,年出栏生猪达9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量的69.2%。这些养殖场多数建在河流或支流两侧,有一部分还在禁养区。规模以上养殖户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虽然规模以上养殖户在建场时已提供环评报告,也按环保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建设要求实行了三同步,方投入生产。但由于我县还没有出台更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造成对规模养殖户的管理流于形式。二是对自主养殖户的管理不到位。虽然我县规定实行生猪养殖属地化管理,但各乡(镇)政府因缺乏人力物力,况且我县自主养殖户大多在坑浪旮旯,不申报、不办证养殖场大量存在,管理常常出现真空。尤其是当生猪价格好的时候,自主养殖户便在村庄内、水源旁、村道旁随意搭建简易养殖场,污物常常直接排入小溪流或附近地面上,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直接影响周边群众生活。
    三、意见建议
    以“综合利用为主,末端治理为辅,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实现养殖和种植相结合,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遵循“减量化 ……(未完,全文共4029字,当前只显示223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关于生猪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调研思考

    上一篇:水法宣传总结
    下一篇:在全市巡察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相关栏目:畜牧 综治 综合论文 调研报告 文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