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初探
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初探

追根溯源,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燕京大学、复旦大学、金陵大学等高校都有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由一批旅美归国的学者教授社会服务和社会行政课程。但是由于长年的战乱和政局的变动,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未能在20世纪中叶跟上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专业化进程。由于我国的特殊政治和社会环境,我国的港澳、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呈现了三条发展道路;而港澳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完全沿袭殖民国的模式,而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发展模式则是在学习欧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色与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本土化,形成自己的模式。当然,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发展道路有着高度的相似,只是台湾地区领先了二三十年。
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道路必定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不断培养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员,从而促进社会工作事业不断地从慈善助人到科学助人、专业助人的转变。也正是这样的转变,因应全球化的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工作愈加专业化,反过来敦促社会工作教育的进步。而台湾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正是处在这样的良性循环圈中,教育促进专业化,而专业化的各项制度也要求教育水平的提高。据李增禄(1993)指出,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趋势为增社会工作系所、成立社会工作研究所博士班、发挥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功能、扩展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加速社会工作电脑化、增进社会工作教学本土化等。一、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发展
一般台湾学者都将1920年代至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中国时期作为台湾社会工作发展的起步阶段(林万亿,2002;沙依仁,2002;蔡汉贤、李明政,2006年)。191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多位教授在_的燕京大学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救助服务,并根据相关经验开设导论课程,并加上实习,这算是社会工作教学在中国的伊始(林万亿,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30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初探
  • 在全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 学习市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安排

  • 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工作报告

  • 在村委会教育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上的主持词

  • 市委常委会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 两会教育创新汇报材料

  • 学习两会教育公平的精神心得体会

  • 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部长先进事迹材料

  • 从电影中体会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 大学生农村小学社会教育情况实践报告

  • 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事迹

  • 生活中体现幼儿的社会教育

  • 。而这些福利相关法律也成为近20年来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进入1990年代,台湾的社会工作学者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近2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建制基本完成,《社会工作师法》于1997年通过,而相应的社会工作师考试也开始运作,而1998年“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的颁布,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台湾社会工作建制完成的标志(林万亿等,2002)。而这一时期大学社会工作教育的扩张也非常的可观,1990年代后,有超过20个大学新增设社会工作学系,或成立研究所招收社工学生。当然,相应的社会工作专著,学术刊物也大量增加。1990年至1998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专著多达1368本,是1980年代的两倍,1980年代前的6倍之多(林万亿,2002);《台湾社会工作学刊》、《社区发展季刊》、《台大社会工作学刊》等等学术刊物也层出不穷。同时,台湾社会工作学界也及时调整方向,将教学规划的重点从促进教育扩张和专业化到提升教育质量,课程精细化、实习规范化等等目标。
    另有学者,如莫黎黎(2007)将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历史归为1949年至1974年的开疆辟土和筚路蓝缕阶段,1975年至1989年塑造专业形象时期,1990年代的专业发展黄金十年,以及2000年后的专业建制阶段继续发展,都如实地解释了台湾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发展目标。
    可以说,经过数十年的外部学习和内部探索,台湾的社会工作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建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皆高的水平。台湾已经不再是初期毫无反省的移植美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内容,而是走上了“从台湾发展开始,到民间的专业发展,在逐步实验与修正过程中,寻找合适本土社会的策略”的道路(莫黎黎,2007)。
    二、四大建制促进专业教育
    正如上文所提,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不仅是社工本身的专业化,也包括社会工作相关制度的专业化。其中,教育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从2000年起台湾学界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关注度提高,众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规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认定,以及提升教学品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沙依仁,2002;曾华源,2002;周月清,2002;莫黎黎,2005;詹火生,2007等);相应的,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重视也一呼百应,学者从实务的角度、与机构合作的方式等方面不断论述实习的关键(王永慈、刘可屏,2002;郑丽珍,2005等)。
    而本文希望从专业教育制度外去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制度对社工教育的影响,从而剖析社会工作教育的外部环境。不难发现,在台湾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社会工作师法》和社会工作师考试一直被认为是台湾社会工作发展的标志;而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台湾社会工作者实务发展的却是多部社会福利法。这三个制度之于社会工作教育,正好对应了社会工作的三大主要元素:伦理价值、专业知识以及实务服务。简言之,这三个外部制度,在教育制度之外从专业化的角度影响着教育的进行。
    (一)《社会工作师法》规范执业伦理
    1997年4月公布的《社会工作师法》①被认为是台湾之后十年社工制度“十年有成”的确保(赖两阳,2007)。的确,《社会工作师法》是在台湾福利部门将社工从约聘到纳编,以及1987年解严后社会力量蓬勃发展,不断兴盛的社会背景下颁布,从而使得社会工作各界士气大振,百花齐放。
    《社会工作师法》的立法目的为:“为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工作师专业地位,明定社会工作师权利义务,确保受服务对象之权益,特制定本法。”台湾学界普遍认为虽有谈及社工的权利与义务,但是本法在法条中更多地体现为对社工义务的规定和对服务对象的保护,而对社工的权益涉及甚少。如详细列明了不得充任社工师,以及撤销或者废止社工师资格的项目;另外对于执业社工师也做了相似的规定,并明定其业务范围,如下②:
    (1)行为、社会关系、婚姻、家庭、社会适应等问题之社会暨心理评估与处置;(2)各相关社会福利法规所定之保护性服务;(3)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之预防性及支持性服;(4)社会福利服务资源之发掘、整合、运用与转介;(5)社会福利机构、团体或于卫生、就业、教育、司法、国防等领域执行社会福利方案之设计、管理、研究发展、督导、评鉴与教育训练等;(6)人民社会福利权之倡导;(7)其他经_主管机关或会同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之领域或业务。
    同时,该法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社会工作师之行为必须遵守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之规定。而台湾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就在该法颁布的第二年于1998年7月27日出台,共18条。其内容大致符合社工法所体现的精神和原则,例如:秉持爱心、耐心及专业知能为案主服务;不分性别、年龄、z-教、种族等,本着平等精神,服务案主;应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对在专业关系中获得的资料,克尽b_m责任应尊重并培养案主自我决定的能力,以维护案主权利等等,作为社工遵循的依据。
    有社工师法和社工伦理守则的规定,各高校对于“价值和伦理”课程的重视也不断提高,曾华源和胡慧荧(2002)便倡议建构“价值和伦理课程”为学校_课程。而如台湾大学、东吴大学等的社工系都已将伦理相关课程作为大学部和研究生部_课程,每门课都是3学分。
    (二)社会工作师考试强化专业知能
    《社会工作师法》第四条(资格之取得)规定:经社会工作师考试及格,并依本法领有社会工作师证书者,得充任社会工作师。而社会工作师考试也于该法颁布后开始。
    据统计,这些年台湾社工师考试的通过率(通过人数与参考人数比)为,1997年11.02%、1998年16.3%、1999年16.0%、2000年16.06%、2001年6.47%、2002年6.37%、2003年16.93%、2004年2.33%、2005年9.2%、2006年10.8%、2007年10.4%、2008年25.4%、2009年5.4%、2010年10.7%③,而自设立社工师考试以来的平均通过率不足15%,2004年最低仅有2.33%的考生及格。为何台湾的社会工作师通过率如此之低?
    首先,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资格要求高。应考资格大致分为两大类:
    (1)包括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或 ……(未完,全文共8442字,当前只显示338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初探

    上一篇:学习__精神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读《摆脱贫困》有感

    相关栏目:统战 统战民政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教育 综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