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从阅读《诗经》开始读书
从阅读《诗经》开始读书

我非常高兴担任市局读书朗诵协会的名誉主席,因为这是一个督促我要不断读书的职务,所以我首先要带头跟大家一起读书。作为名誉主席,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第一本书。
说实话,值得推荐的书有很多,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说:人的生命的意义,不是通过享乐展现的,而是通过苦难展现的。这句话就深深打动了我。而从路遥的经历也的确能让我们发现,很多人都是经历了磨难,经历了苦难之后才闪耀出生命的火花的,比如司马迁。司马迁如果不是经历了残酷的折磨,他能写出《史记》吗?《史记》的意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在陕西对人类历史有过贡献的著名人物有很多,但如果要突出一个重点,应该是非司马迁莫属。如果没有《史记》,我们前面几千年的历史,就烟消云散了。如果没有《史记》,我们心里就会缺少许多生动的人物形。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还有刘邦、韩信、荆轲刺秦王等等。刚才殷明同志的致辞中引用了一句话,就是“高山仰止”,这句话的后面应该是“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专门引用《诗经》赞美孔子的。他写完一个人物,都会有一个简短的评语,评价最高的就是孔子。他说孔子像高山一样伟岸,像大道一样通达,自己虽不能至,但却心向往之。确实是,孔子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郭沫若对司马迁的评价是“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鲁迅把司马迁的《史记》评价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还有曹雪芹,他虽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01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从阅读《诗经》开始读书
  • 快乐作文从阅读开始

  • 《改变,从阅读开始》读后感

  • 从阅读教学到素质教育

  •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

  • 蔽之”。“诗三百”指的就是《诗经》,因为《诗经》有三百零五首。可见《唐诗三百首》其实是在以三百首的篇幅向《诗经》看齐。而且《唐诗三百首》里公认最好的一首诗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为什么好?我觉着好就好在它有诗经之风。李白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足以见得这首诗的地位。能让李白佩服,列在杜甫、白居易、王维这些人之前,原因之一就是展现了自然之美。
    但是唐诗中的大多数,更多追求在了字斟句酌上了。比如贾岛写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反复思量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从而衍生出了“推敲”一词。这个已经成为典故了,说明唐人多么严谨,该用哪一个字,他们都会认真研究,以至于把自己研究成为了一个苦吟派诗人。但是,过于追求这种形式上的需要时,那种自然的淳朴味道就没有了。《诗经》一定不会“苦吟”,当时的情景是什么他就怎么写,他怎么想就怎么写,无论是赞叹还是哀怨,他的真情实感是什么就写什么。正因为没有这些刻意的地方,所以流露出来的就是自自然然的本真状态。
    再说“中和之美”。
    孔子评价《诗经》的第一首诗《关睢》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写欢乐则琴瑟钟鼓,写哀痛则寤寐反侧,极尽哀乐之种种情状,但又不过度。这不单是对一首诗的评价,也反映了孔子对整部《诗经》的看法。所以孔安国注说:“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也注说:“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可见,他们也都认为孔子对《诗经》的态度主张的是“中和之美”。
    “中”就是不过度,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中庸”就是不走极端,恰到好处。“中庸”绝对不是现在有人认为的老好人,不得罪人。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是指无过无不及。“庸”,是指平常。但这个平常是长久的、永恒的。一天、二天你能做到无过无不及,那没什么,一辈子坚持这样才叫中庸,中庸不是偶尔才有的境界。
    我们再看《诗经》里的诗句,它的思念是啥样的。我们看看《绿衣》是怎么写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还有比这更纯情、更美好的诗句吗?
    当然,《诗经》里也有怨,但是它不表述那种极端的情绪。比如《诗经·小雅·谷风》,是写一个女子被丈夫抛弃的,这一般都是愤恨至极的事情,但是诗中只用了一句“忘我大德,思我小怨”来表达,说他的丈夫只记着她的小错,而忘了对待他的大德。丝毫没有“此情绵绵无绝期”,或者“问君能有几多愁”这样的情绪。
    《诗经》里面,有开心快乐,但不会忘乎所以;有哀怨情仇,但绝不歇斯底里。它把情绪表达的都掌握在那种恰到好处的程度。而到了唐诗和宋词,这种“中和”的意味便没有了,开始转而追求极致了。
    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他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立刻就会有一种“而今识尽愁滋味”的伤感扑面而来。他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诗人,当皇帝的时候写那些宫廷的生活和春花秋月之类的,最后丢了江山,当了俘虏,然后又开始写亡国之恨的,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后人评价他“国家不幸诗家幸”。就是说虽然他治理国家不行,但却成就了一个一流的诗人。由他领衔的婉约词,成为了我们文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如说苏东坡。他在怀念他的亡妻时写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生离死别的哀伤实在是太强烈了,以至于通篇都被笼罩在了一个“悲”字里。
    这让我想起了《英雄儿女》那部电影。王成牺牲后他的妹妹写怀念他的歌,第一稿写完后首长让她改,改完后首长问她有什么感想,王芳说她自己还是觉得第一稿写得好。首长就问她是不是想让大家和她一起掉眼泪。因为牺牲的是她哥哥,所以她当然非常悲痛,写出来的自然就是那个样子。但是呈献给大家的作品,不应该是让大家也一起来悲痛的,而是要能让人化悲痛为力量的,所以修改后的就有了激发爱国情怀和鼓舞斗志的效果。
    再比如陆游。他和她的前妻唐婉,也是她的表妹,两人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结成了恩爱夫妻。但是后来因为他母亲不满意,被拆散了。他俩有一次在沈园相遇,当时唐婉已经嫁给了赵士成,她就让赵士成给陆游送了一壶酒过去。陆游接到酒后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写得太动人了,但是全篇体现了一个“悔”字,就是后悔。他的这种情绪感染了唐婉,所以随后唐琬也和了一首: ……(未完,全文共4743字,当前只显示263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从阅读《诗经》开始读书

    上一篇:教育局长在全县校园长工作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在乡镇党员干部培训会上的讲话:争做不忘初心的坚守者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