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区2024年“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在区2024年“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新春第一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总结回顾2023年成绩,动员全区上下振奋龙马精神,守正创新,接续奋斗,聚焦聚力开展“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奏响向高质量发展春天进军的号角,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新篇章,为我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我市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打头阵、作贡献。
春节期间,全区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要求,弘扬当年机场征迁的担当精神和顽强作风,全力以赴做好值班值守、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春运通畅有序、市场供应充足、社会大局稳定,实现了新的“四零”(零非访、零炒作、零事故、零违纪)目标,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大家辛苦了!在这里我给同志们拜个年,祝大家龙年吉祥、阖家安康!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是我市建市40周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我们的老班长国平同志带领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苦干实干、砥砺奋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竞进有为的新答卷。去年荣获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首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优秀区、全省金融信用示范区等荣誉,殊为不易。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高于全省全市1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二。本级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增速全市第一。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9.3%、47.1%、47.35%、30.2%,均居全市第一。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2个,招商引资全年考核位居全市第二。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赛马制”综合评价中被评为“A+”等级。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成功举办首届“武昌鱼”杯全国毽球锦标赛、“松风阁”杯全国书法大赛,“空港新城·飞跃吴都”中国旅游日暨华中首届低空飞行嘉年华实现曝光量1.3亿人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2个,“吴都·乔街”一期17个单体全面封顶,园博园启动建设,老城金十字街区旧貌换新颜,吴都古肆被认定为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南浦路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商业街,长港镇荣获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三纵三横”*段花湖*大道率先开通,吴楚大道*段全线开工,今年4月30日前将全线贯通。高质量推进主城区文明城市创建,助力我市年度评价位居全国第六名。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07亿元,增长4.3%。种业芯片、高楼养猪、工厂养鱼等现代特色农业风生水起,碧石渡中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94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在区2024年“三新三强”打
  • 在市委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总结部署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三农”工作会上的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 机构改革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 在2024年全市“三农”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提纲

  • 在区“一把手”“三创”培训班结业式上的主持词暨讲话要点

  • 全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工作动员会发言稿

  • 在区“双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决战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经济社会发展动员会上的交流发言

  • 在全市“三农”领域2024年重点工作谋划座谈会议上的发言

  • 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在全市“五星”党支部创建现场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 在全市“五星”党支部创建现场观摩会上的交流发言

  • 市长在全市“精康融合行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凝聚青年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 化湖北实践”“坚定不移推进省级重大战略实施”的新要求,与时俱进顺应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发展的定位是,携手共建现代化机场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消费服务新中心、空港经济核心承载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武鄂黄黄协同发展示范引领区,厚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新篇章。我们发展的目标是,围绕县域经济冲刺全省十强、全国百强,强县工程冲刺全省十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努力实现更好结果,力争创成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我们发展的思路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机遇,聚焦发力点、培育增长点、塑造引爆点,以流域综合治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基础,以构建“两带一组团、滨江三片区”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格局为路径,以城乡融合和就地城镇化为动力,以强区工程为抓手,以制度化办好年度“十方面民生实事”为落脚点,构建新产业、打造新环境、推进新治理,推动强产争先、强城争优、强村争效融合发展。我们发展的抓手是,在全区开展为期三年的“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一以贯之推进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会上印发了《*区“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2024年行动方案》及系列配套措施,请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研究、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我围绕今天会议的主题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开展“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的重要使命。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开展“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为主抓手,做强综合实力、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干部能力,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建设走深走实。
    第一,这是我们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事业所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大关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月19日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上,省委蒙徽书记要求,全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五个以”的实施路径、“五个一”的推进机制,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在今年1月16日市“两会”*代表团分团讨论时,市委孙兵书记要求*区沿长江东进,与临空经济区组团发展,厚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奋力冲刺县域经济全省十强、全国百强。作为*首善之区,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上来,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一以贯之推进现代化美好*建设,在去年“十比十拼大竞赛”基础上,更加聚焦聚力,以开展“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为主抓手,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新篇章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两大省级战略机遇的时代所需。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调研花湖机场指出,花湖机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和良好基础条件,要进一步提高建设运营水平,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好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为我们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融入空港经济,加快机场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相继在湖北布局,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引项目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会。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光谷科创大走廊快速推进,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武汉新城、花湖机场两大省级战略的实施和国际_贸易航空港的谋划启动,*空港综合保税区项目全面建设,将持续强功能、聚要素、优生态,包括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措施,加快了我们对各类发展要素的吸引,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成为我们发展的“关键变量”。抓住用好了,我们就能够实现换道赶超、掌握发展主动权“冲十进百”,而一旦失去宝贵机遇,将错失时代风口,陷入被动。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按部就班是庸人,不争不抢是懒人,错过机遇是罪人。我们决不能犹豫彷徨,要三步并作两步走,只争朝夕快爬坡,以“三新三强”打擂台的竞进姿态来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区域产业集聚功能,加快打造临空产业集群。
    第三,这是我们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的发展所需。近年来,我们贯彻省、市工作要求,聚焦“两带一组团、滨江三片区”布局,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但客观上还存在城镇化程度高、城市服务能级弱,人文知名度高、文旅业态发展弱,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培育弱,城乡融合度高、镇村实力弱的“四高四弱”问题。比如,服务业发展水平不足,2023年全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13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9.12亿元,总量、人均水平低于周边黄州、大冶,居民消费整体水平偏低;产业转型升级不快,全区175家规上企业中,传统工业门类127家,产值占比86%,钢铁冶金仍是全区的支柱产业;人口占全市60%以上,地处中枢、位居天元,但人力资源等要素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胜势,大而不强,城市和产业“小弱散”,发展能级与“压舱石”地位不相匹配;城市品质有待提升,滨江、滨湖、重要街道沿线建筑年代较久、立面质量较低,站在长江江堤回望城区,依然还是老旧小区,形态、业态、文态都相对滞后,不像是一座正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空港城市;街道绿化不足,缺乏可停留空间,沿街商业活力不足,大型山水开敞空间利用不够,缺乏高吸引力的城市景区。我们要借助“三新三强”打擂台行动,以思想观念的“通”破除眼界格局的“小”,以_机制的“特”扭转发展能级的“弱”,以城市品质的“精”解决空间和产业布局的“散”,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第四,这是我们创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的企业所需。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优化营商环境“百日竞赛”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中,从2022年第52位上升至2023年第40位,排名全市第一,但放眼全省,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远。我们虽然谋划申报了一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我区申报省级先行区试点改革事项19项,申报市级创新改革事项共22项,省市创新改革事项均为全市第一),但是可复制可推广,尤其是受到市场主体青睐和认可的经验成果少,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质效不高。当前,我区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县域经济“冲十进百”,我们的营商环境必须与之相匹配。要把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三新三强”打擂台行动,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人才、服务基层,打造服务便捷高效、要素保障有力、市场竞争有序、法治公平公正、政府践诺守信、企业降本增效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第五,这是我们改进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现实所需。从去年省委巡视、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作风暗访等反馈问题来看,我区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庸懒散软”问题,缺乏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斗争的意识,个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刚刚调整到位就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念头,抓工作得过且过,定目标不思进取,做工作不是为解决问题想办法,而是为了推脱问题找借口。有的干部自甘“躺平”,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把职务职级并行当作政策待遇,混日子、等提拔。还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对外交往中心,具有“皇城脚下”的先天优越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眼界不宽,自认为组织把自己安排在现在岗位上是自身的能力所为、自身能力水平就自然与岗位能力席位匹配,没有把组织的信任和关心当作推动工作的动力,缺少与时俱进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危机感。更有甚者对武汉新城、花湖机场、空港经济视而不见,单纯认为临空经济就是临空经济区的事,加快发展的忧患意识不足,麻木不仁;还有的避责思维强于负责思维,缺乏敢闯敢干敢争的勇气,干部能力作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经受风浪洗礼,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斗争中赢得斗争,通过不懈努力,干成一番事业,实现我们的人生追求和梦想。当下的*,施展才干有的是舞台,实现梦想有的是机会。我们组织开展“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让全区上下进一步警醒起来、紧张起来,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在一线比拼、在一线赛马,比发展实绩、比实干担当、比能力作风,让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位次、干净干事的有底气,旗帜鲜明地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撑腰壮胆,在全区形成“干部埋头干事、业绩群众认可、进步组织关心”的鲜明导向,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第二个问题,怎么理解“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 ……(未完,全文共14027字,当前只显示506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区2024年“三新三强”打擂台、厚筑全市“压舱石”行动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上一篇:县2024年“春风行动”阶段工作总结
    下一篇:在消防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栏目:动员大会 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