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社科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
在社科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回答时代之问、坚持群众路线。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需要坚信中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75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时代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需要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经济、政治和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必须反映时代_,回应现实关切,总结实践经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回答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作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共同得到满足,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共同实现,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崛起,饱经沧桑而奋发,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得益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按照实践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简单地对于既定普遍原理的个别应用,而本身就是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现实化、时代化,就是理论的发展创新。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步伐,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课题,需要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特质和发展趋势,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主题相契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只有回望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观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把得准,路才能走得既快又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当代延续,从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古老文明,基于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进行实践探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返本开新,使中华文明绽放时代光彩。以历史思维方式探究中华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社会心理、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等,才能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把握其深远历史意义及对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不应该、更不愿意复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需要开辟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任何实践都是特定理论指导之下、特定时空之中的特定人群之活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 ……(未完,全文共3525字,当前只显示195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社科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上一篇:如何深化偏远乡镇农村改革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思考 下一篇:2024年县稳定经济增长工作情况汇报 相关栏目:党委 学习体会 学习材料 财政 经验交流 会议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