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局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题报告
关于局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题报告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局机关干部作为政策执行的关键主体,其担当作为的精神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然而,当前部分机关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深入剖析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找出根源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一)思想层面。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部分机关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在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是否会承担责任,是否会影响个人仕途,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干部因担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被问责,以各种理由拖延项目进度,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视而不见,导致项目无法及时落地,群众利益受损。
(二)工作层面。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踢皮球”现象。对于职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89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关于局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
  • 2025年上半局机关党支部工作总结

  • 在2025年上半年局机关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市教育局机关党支部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

  • 工信局机关党支部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县财政局机关党委2025年上半年党员发展工作专题报告

  • 在“端午”节前审计局机关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上的讲话

  • 关于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 在局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民法典》研讨会上的讲话

  • 公司“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 公司“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 关于解决市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的对策研究报告

  • 在“青年挺膺担当、乡村振兴有我”主题团日座谈会上的发言

  • 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种现象会严重阻碍改革的推进,影响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一些地方在落实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由于相关部门干部的不作为,未能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导致当地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缓慢。
    (三)破坏政治生态,影响干部队伍建设。“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在干部队伍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会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良风气,破坏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一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看到不作为的干部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能够“平稳度日”,可能会产生心理失衡,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现象也不利于优秀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四)加剧资源浪费,降低行政效率。“不担当、不作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许多工作无法按时完成,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为了推动工作,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增加行政成本。例如,一些项目由于干部的不作为而拖延工期,不仅增加了项目的建设成本,还可能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三、“不担当、不作为”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根源。价值观偏差与宗旨意识淡化。部分机关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干部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忽视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同时,由于对党的宗旨教育和思想政治学习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工作中不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制度因素。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当前,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干部的担当作为缺乏科学、全面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在考核过程中,往往注重工作业绩的量化指标,而对干部的工作态度、担当精神等方面的考核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干部为了追求表面的政绩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效果。此外,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行为的监督缺乏力度,存在监督盲区和漏洞。一些干部认为即使不作为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从而滋生了侥幸心理。
    (三)外部环境。工作压力与风险增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关干部面临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在全面从严治党和严格问责的背景下,干部工作中的风险也明显增加。一些干部由于缺乏应对复杂问题和风险的能力,担心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而被问责,从而产生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思想,选择不作为以规避风险。此外,一些地方在问责过程中存在简单化、泛化的问题,对干部的失误缺乏容错纠错机制,使得干部不敢大胆创新和担当。
    (四)能力短板。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不足。部分机关干部自身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不能适应新时代工作的要求,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新情况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由于知识更新不及时,对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的学习不够深入,导致在工作中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履行职责。例如,在数字化政府建设过程中,一些干部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无法适应线上政务服务的工作要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治理“不担当、不作为”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宣传和表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担当精神。同时,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干部引以为戒。
    (二)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担当作为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干部工作态度、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权重。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对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 ……(未完,全文共4162字,当前只显示231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关于局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题报告

    上一篇:在县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职级晋升近三年思想工作总结

    相关栏目:机关 干部 公务员 组工 组织讲话 党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