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县委书记在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汛期已至,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等风险隐患陡然加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入最紧要、最吃劲的关头。今天我们召集应急管理局全体班子成员、中层骨干以及各乡镇(街道)书记,就是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全县防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这既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战前动员,更是一次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容不得丝毫麻痹、半点懈怠。每一场灾害都是对应急能力的残酷检验,每一次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坚决打赢今年汛期安全保卫战。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以最高站位筑牢思想堤坝
做好防汛工作,首先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认清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
天象异常风险叠加,综合气象、水文部门研判,今年汛期我县降雨总量较常年偏多2-3成,极端强降水事件概率显著增加,“龙舟水”集中期可能延长,台风影响路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旱涝急转风险突出。历史教训警钟长鸣,深刻汲取近年来我县及周边地区因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内涝、滑坡等灾害教训,特别是去年我市“7·26”局部特大暴雨导致部分乡镇严重受灾的惨痛经历,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基础薄弱短板犹存,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尚未彻底完成,城市排水管网老化、能力不足问题在极端降雨下易暴露,部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仍需加强。社会承灾能力挑战,部分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仍需完善;基层应急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和快速响应能力面临考验。
(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防汛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洪涝灾害风险,是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平稳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51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县委书记在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
  • 县委书记在全县抢险救灾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 在街道汛期防灾减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汛期防灾减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 县委书记在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

  • 县委书记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县委书记在乡土文化挖掘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 县委书记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县委书记在“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材料

  • 县委书记在全县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校园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县委书记在“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县委书记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信息共享协同联动,通过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实现风险隐患信息在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之间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为指挥决策和协同应对提供数据支撑。
    (三)铁腕整治除患,限期销号清零
    工程措施固本强基,对河道卡口、阻水建筑物、淤积河段,立即组织清淤疏浚、拆除违建;对病险水库塘坝,加快除险加固进度或落实空库运行、降低水位等应急措施;对山洪沟、泥石流沟进行必要的工程治理或导流。管理措施严密布防,对暂时无法彻底整治的隐患点,必须落实严密的_措施,设立警示标识标牌,明确转移避险路线和安置点;安排专人24小时巡查盯守;制定“一点一策”应急避险预案并组织演练。限期整改挂牌销号,对排查出的所有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建立整改销号制度,整改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确保在主汛期来临前,能整改的坚决整改到位,暂时不能整改的必须落实可靠应急措施。督导检查动真碰硬,县防指办、应急管理局、督查部门要组织联合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督查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四)科技赋能监测,提升预警精度
    监测站点加密优化,在重点河流、小型水库、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补充建设雨量、水位、视频监控等自动化监测站点,消除监测盲区,提升数据获取密度和时效性。信息平台融合贯通,整合水利、气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监测预警信息,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全县统一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台会商、综合研判。预警模型迭代升级,结合我县地形地貌、历史灾情、水文特征等,持续优化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预警模型算法,提升短临预警的精准度和提前量,努力实现“点对点”精准预警。预警发布靶向精准,完善基于风险等级的预警信息发布、调整和解除机制,利用智能化手段,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精准推送到受影响区域的防汛责任人、网格员和受威胁群众。
    三、未雨绸缪,备预不虞,以最强保障织密应急网络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充足的物资储备、高效的通信保障、可靠的避难场所和精干的救援力量,是有效应对突发灾害、打赢防汛硬仗的坚实后盾。
    (一)物资储备充足管用
    品类数量对标需求,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和本县防汛预案规定,足额储备编织袋、土工布、砂石料、救生衣、救生圈、冲锋舟、橡皮艇、抽水泵、应急照明、发电机、帐篷、折叠床、棉被、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抢险救援和安置救助物资。特别要针对山洪地质灾害特点,储备油锯、钢钎、绳索等专业工具。布局优化就近就便,县级储备库要确保大宗物资供应;在重点乡镇(街道)、高风险区域设立前置储备点,储备必要的基础抢险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确保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能运抵现场。鼓励村(社区)自储部分应急物资。管理规范高效调运,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定期盘点、检查、维护、更新,确保物资随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建立物资紧急调拨机制,明确调拨权限、流程和运输保障方案,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社会资源有效联动,建立与大型商超、物流企业、工程机械公司的应急保供和抢险协作机制,签订预征用协议,明确调用程序和补偿办法,将社会资源纳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二)通信保障畅通无阻
    主备手段多重保障,确保县、乡两级防汛指挥中心有线通信、视频会商系统畅通稳定。配备足够数量的卫星电话,并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在重点部位、抢险救援队伍中配发对讲机,建立应急通信网。探索利用无人机建立临时通信中继。关键节点重点防护,对通信基站、骨干传输线路、指挥中心机房等重要通信基础设施进行防汛加固和隐患排查,配备应急电源(如发电机、UPS),提高其抗灾能力。极端情况应对预案,制定在公网通信大面积中断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明确启用卫星通信、短波电台、建立临时通信站等替代方案,确保指挥指令不中断。运维抢修力量前置,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组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备足抢修器材和车辆,在重点区域前置部署,确保灾害发生后能第一时间抢通受损线路。
    (三)场所设置安全规范
    规划选址科学避险,按照安全可靠、交通便利、容量适宜的原则,全面梳理和规范全县应急避难场所(如学校、体育馆、社区中心、坚固公共建筑等)。对地质灾害威胁区,必须选择地质稳定、不受洪水山洪威胁的安全区域作为避险点。明确每个场所的可容纳人数、管理人员、启用流程。设施配套完善达标,确保避难场所具备基本的水、电、配备应急照明、厕所、医疗救护点、物资临时存放点等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基本生活物资。设置清晰的标识标牌和引导路线。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每个避难场所明确管理单位、负责人和日常维护人员,制定场所启用、运行管理、秩序维护、卫生防疫、物资分发等具体方案。定期检查维护设施设备。特殊_重点关怀,在场所内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规划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安置区域,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和专门的照护人员。
    (四)队伍力量精干高效
    专业队伍尖刀拳头,强化县消防救援大队作为综合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建设,加强水域、山岳救援专业训练和装备配备。依托应急管理局、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强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骨干力量中流砥柱,各乡镇(街道)必须组建不少于3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可由民兵、基层干部、青壮年等组成),配备基本装备,开展常态化训练演练。重点村(社区)组建应急分队或志愿队伍。社会力量协同联动,加强对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应急力量的支持、指导和规范管理,将其纳入全县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其专业特长和灵活优势。能力培训实战锤炼,分级分类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水上救生、山地搜救、医疗急救、灾情评估等专业技能培训。结合预案,定期组织贴近实战的综合性演练和桌面推演,磨合机制、检验能力、提升协同水平。
    四、闻汛即动,高效处置,以最快响应打赢抢险硬仗
    灾害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必须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快速有力的现场处置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指挥体系扁平高效
    统一权威指挥中枢,强化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权威性和统筹协调作用。一旦启动应急响应,县防指即为全县防汛救灾最高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调度。提级指挥靠前作战,发生重大险情灾情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应坐镇县应急指挥中心或赶赴现场指挥部直接指挥。建立县领导包保联系重灾乡镇机制。县防指根据需要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一线指导。信息归口精准报送,严格执行灾情险情信息报送制度,统一归口到县防指办。明确信息报送的要素、时限、电话、传真、应急平台渠道,杜绝多头报送、迟报、漏报、瞒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报送效率。会商研判科学决策,建立常态化、应急状态加密化的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根据实时监测预警信息,动态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和风险等级,为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预警响应无缝衔接
    阈值清晰启动果断,依据红、橙、黄、蓝预警级别和本县预案规定,明确不同级别响应的雨量、水位、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等具体启动条件和对应的指挥层级、响应措施、行动要求。避免启动响应犹豫不决。措施落地精准到位,各级响应启动后,各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第一时间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 ……(未完,全文共9786字,当前只显示392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县委书记在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上一篇: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村(社区)青年后备“两委”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街道党工委书记在2025年防溺水专项行动暨暑期安全部署会上的讲话

    相关栏目:党委 共青团 五一和五四节日专题 党务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