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路基填筑“V”型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路基填筑“V”型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施工,消除“V”型沟工后沉降和黄土填筑路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加强黄土路基“V”型沟填筑施工过程的质量_,深入推进工程施工标准化,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第二条为将**高等级公路打造成品质工程,确保工程实体内实外美,质量管理中实行“零容忍”,工程质量“零缺陷”。
第三条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确保各项目检测指标合格率100%。
第二节 编制目的
第四条明确“V”型沟施工程序以及检测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中心试验室的试验检测工作内容、检测频率(外委与自检),检测流程,不合格处理流程,质量责任的追究。
第五条保证“V”型沟黄土路基的填筑质量合格,不留隐患。
第三节 编制依据
第六条《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 D31-05-2017)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16)、《甘肃省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指南》(试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以及图纸设计文件。
第四节 图纸设计要求
第七条压实度要求
为减小路基沉降,保证路基、路面强度与结构稳定,必须严格控制路基填土的压实度,路基碾压必须按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率作为控制指标进行填筑,现场施工时路基填料的湿度一般控制在最最佳含水率±2%。摊铺碾压前对于填料过湿或太干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处于最佳含水率的状态:填料过湿应在现场翻挖晾晒,填料太干应补水焖料。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最大粒径及压实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最大粒径及压实度(重型)要求
项目分类 名称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承载比(CBR)(%) 填料最大粒径(mm) 压实度(%)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0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49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路基填筑“V”型沟施工质量控
H≤5m 时,锚钉采用^10 钢筋弯制而成。锚固钢筋长度不小于 30cm。填挖高差 H>5m 时,地锚孔采用干作业成孔,内注 M30 水泥砂浆,通过格栅孔插入钢筋形成地锚,钢筋采用 φ22 钢筋弯制而成并作防锈处理。地锚沿路线纵向每 100cm 设一处。
5. 地面横坡陡于 1:5 的段落,先清除表面浮土后再开挖台阶,土质或软质岩路段台阶宽不小于 2m,设 4%反坡。
6. 路基填筑必须采用分层填筑法施工,单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 15cm。
第十条陡坡路堤
(一) 填方路堤当原地面斜坡坡率陡于 1:2.5 时按陡坡路堤设计,土质或软质岩路段沿坡面开挖不小于 2m 宽台阶,设4%反坡。
(二)土工格栅的铺设必须在路基达到规定压实度之后进行,挖方区自路面底向下开挖结合槽,深 0.8m,待填方区填至结合槽底部标高后,采用高速液压夯实后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最后铺筑上路床。路床以下部分路基宽度 4m 范围内每填高 1.8m 采用重锤夯实处理,对于村镇敏感路段采用高速液压夯夯实处理后铺设一层土工格栅。
(三)格栅采用双向土工格栅,搭接宽度 20cm,用细铁丝绑扎。土工格栅用 U 型锚钉锚固于台阶上,并用 U 形固定钉固定。土工格栅须使用强度高,抗老化的产品。强度高、幅宽较大的产品。
(四)铺设土工格栅前,将其层面进行平整,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为避免土工格栅被硬质石块棱角刺破,在距土工格栅10cm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铺设土工格栅时,在挖方侧应进行有效的锚固,锚钉采用∅10 钢筋弯制而成。锚固钢筋长度不小于30cm。
(五)施工时每层土工格栅的铺筑坡度(纵横坡)应与路面平行。土工格栅横向铺设长度不得小于 4m,镶嵌入稳定土层长度不得小于 2m。铺设时应力求平整,不得有壅包、卷折现象,在距土工合成材料层 8cm 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60mm。
(六)路基填筑必须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单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 15cm。
第十一条 路堤补强处理
对于填方高度 10m≤H≤30m 路段的填方路堤,并根据条件选择液压夯、重锤夯实或强夯补强。路基压实度不小于 95%。具体要求参见《路堤补强处理设计图》。
第十二条 高填路基基地处理
由于本项目地处典型的陕北梁峁沟壑区,沟壑密布,地形复杂多变,为减少弃方,降低工程造价,对填方较低且平缓的冲沟尽量采用路基填筑。为保证路基稳定,设计主要从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压实度两方面进行处理。对于一般高填方路段,优先选用基底强夯+素土填筑+分层夯实方案,不适宜强夯路段选用重锤夯实进行处理,不宜强夯且重锤夯实受限段落采用高速液压夯方案。
第十三条 基地、路基加固处治
(一)强夯处理
1. 夯点布置及间距:夯点按正方形插档布置,夯点间距 5m(见设计图),夯击遍数采用两遍加满夯一遍,每一遍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平整场地进行下一遍夯击。在场地全部夯击后,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满夯的夯印彼此搭接 1/2。
2. 锤重及落印:采用 10~15t、直径 2m 的圆柱形夯锤,夯锤落距 8~15m。
3. 单点夯击能及夯击加固厚度:夯击能与加固土体的厚度有关,单点夯击能控制在 100~200t·m。
4. 夯击次数:夯点的夯击次数应以现场试夯得到的次数确定。
5. 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应通过试夯确定。
6. 强夯应满足: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差不大于 5cm,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之和不大于 10cm。
(二)灰土挤密桩
1. 施工设备进场前,应先切实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对沉桩区域进行整平,对白灰进行试验,并做好10%灰土的标准击实,测试并调整好现场素土的含水量,以确保其接近土的最佳含水量,再对桩位进行准确定位。
2. 一般采用 0.6t 或 1.2t 柴油打桩机或自制锤击式打桩机,夯锤用铸钢制成,重量一般选用 100~300kg,其竖向投影面积的静压力不小于 20kPa。夯锤最大部分的直径应较桩孔直径小 100~150mm,以便填料顺利通过夯锤四周。
3. 沉桩机械须准确定位,并检测导杆的垂直度,再进行沉桩施工,施工桩长比设计超深20~30cm。桩机就位要求平稳准确,桩管与桩孔中心相互对中,在施工过程中桩架不应发生移位或倾斜。
4. 孔位布置采用梅花型布置,直径40cm,间距1m、1.2m,沉桩时采取间隔成孔,二次插入,以利于沉管插入及拔出。
5. 桩管上需设置显著牢靠的尺度标志,每0.5m一点。沉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桩管的贯入速度和垂直度变化。
6. 桩管沉至设计深度后应及时拔出,以免在土中搁置过久增大拔管阻力,成孔后夯实机就位。
7. 灰土桩桩身采用过筛素土拌和消石灰粉。素土宜优先选用塑性指数 7~15 的黏土、粉质黏土或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物,其粒径不大于 15mm;石灰应采用消石灰,禁止采用生石灰,石灰中CaO+MgO 含量不小于 55%,使用前 4~5d 内消解并过筛,其粒径不大于 5mm。宜采用Ⅲ级钙质消石灰或Ⅱ级镁质消石灰。
8. 在现场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以确定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干密度等要求;灰土桩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 250kPa。
9. 桩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应间隔 1~2 孔进行;成孔后应清底夯实、夯平,夯实次数不少于 8 击,并由专人检查桩孔的质量,观测孔径、孔深及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满足要求后应立即夯填灰土。
10. 桩孔应分层回填夯实,每次回填厚度为 250~400mm,机械夯实一般落锤高度不小于 2m,每层夯实不少于 10 锤。
11. 一般路段灰土挤密桩顶面和桥头 5%灰土垫层均采用厂拌法施工。
12. 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应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桩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夯实机械的锤击次数不能过少;灰土桩施工,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是桩孔夯填的质量,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桩孔总数的3%。施工中严格控制填料量,专人操作并认真监督夯填过程,施工后切实进行检验测试,保证填料的压实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三)重锤夯实
1. 夯锤单点夯击能不小于 300KN·m。吊钩宜采用自制半自动脱钩器,以减少吊索的磨损和机械振动。
2. 起重机可采用配置有摩擦式卷扬机的履带式起重机、打桩机、悬臂式桅杆起重机或龙门式起重机等。其起重能力:当采用自动脱钩时,应大于夯锤重量的 1.5 倍;当直接用钢丝绳悬吊夯锤时,应大于夯锤重量的 3 倍。
3. 施工前应进行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最后下沉量系指最后 2 击平均每击土面的夯沉量,对湿陷性黄土取20mm;重锤采用 1.8t~3.5t 的重锤,落距宜大于 4m,一般为 4~6m。夯击遍数由试试验确定,通常取比试夯确定的遍数增加 1~2 遍,一般为 8~12 遍。土被夯实的有效影响深度,一般约为重锤直径的 1.5 倍。
4. 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预留土层的厚度可为试夯时的总下沉量再加50~100 ……(未完,全文共10739字,当前只显示387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路基填筑“V”型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上一篇: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报告
下一篇:宣传部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

相关栏目:建筑 质检 管理 计划规划 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