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加强“韧性城市”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020年,___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以强化城市风险防控。“韧性城市”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当灾害发生时,城市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抵御、吸收和化解外界对其产生的影响;二是城市能够从灾害中快速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韧性城市拥有良好的抗压、存续和适应能力,能够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快速应对和自我修复,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城市建设理念,也是各国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它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市地处秦岭东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的中低山,逐渐过渡到丘陵、岗地,相对高差达1336m,存在着潜在的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经排查,共有地质灾害点189处。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率的提高,突发事件多发频发,灾害及生态问题的影响随之不断扩大,社会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去年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64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加强“韧性城市”建设 提高防
  • 市2022年"清廉医院"建设实施方案

  • 市2022年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实施方案

  • 2022年区教育局关于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

  • 党风廉政建设亮剑发言稿

  • 如何高质量做好全县_建设和组织工作发言材料

  • 在2022年机关_建设暨纪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市长(以_建设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党课讲稿

  • 在县防灾减灾应急演练上的讲话提纲

  • 关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

  • 在为“三农”服务中加强供销社体系建设

  • 推进农合联体系建设典型材料

  • 在税务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集体约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 局党组书记、局长在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 ,无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划体系。二是部门协调难。韧性城市规划编制及实施主体涉及诸多部门,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共同协作。现有行政_下还缺乏一个部门,能够协调相关部门有效联动配合和监督相关措施实施。三是数据收集难。韧性城市建设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统计时间不一、口径一不、标准不一,使用难度大。
    二、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建议
    (一) 启动韧性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人民至上,安全第一”,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现在我国尽管各级政府每五年都会编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但这个规划较少从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全周期、从空间和非空间的两种应对方式以及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全社会参与等方面,来系统考虑对各个灾害的应对能力。包含这些内容的规划就是韧性城市的规划,这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不可或少。因此,建议将各类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让韧性城市理念和思维融入规划体系各领域,具体包括经济韧性、设施韧性、服务韧性、治理韧性、生态韧性等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二)完善工作体系。建立韧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从防灾备灾、紧急应对和灾后重建等环节入手,加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城市综合防灾救灾格局,对巩固防灾设施等做出明确制度安排;通过制定和完善灾害预报和预警机制、应急信息处置机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物资储备和运输机制、紧急救援救助机制等,建立起完整严密、科学规范和以人为本的灾害治理制度;系统构建多专业、多部门、全社会协同应对的工作机制,加强多方联动,健全城市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城市风险普查,建立城市风险账本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灾害发生时为居民提供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降低灾害损失,帮助灾后快速恢复。
    (三)软硬件建设协调推进,锻造韧性城市运行的基础。将韧性城市思维贯穿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的全过程。将韧性城市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中;从建筑抗震、抗洪、抗风的传统设计思维方式向适应性、可恢复性设计思维转变,尽可能减轻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伤;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打造全覆盖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融合政府、商业、交通、医疗、消防、气象、环境、公安等多部门数据,提升城市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以科技创新赋能韧性城市建设,更好助力城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四)推进公共应急工程建设。严控中心城区人口和建筑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建成区积极开展韧性城市评估,按照韧性城市建设要求,结合城市更新计划,补齐韧性城市建设短板;对新建区在设计规划初期融入韧性城市理念,综合考虑防灾减灾以及灾后快速恢复,着重从加强建筑物、水、电、气、交通、通信、公共卫生系统容灾能力等多个维度开展韧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和设施建设,吸取“7.20”特大暴雨防控教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救灾物资处于良好的维护保养状态,合理布局并公布应急避险场所信息,使群众在灾害来临时,通过手机地图可查询到相关信息,并“一键导航”至附近的避难场所防灾避险 ……(未完,全文共3034字,当前只显示168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加强“韧性城市”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上一篇:新当选国企党委书记讲话稿
    下一篇:乡镇人大主席述职述廉报告

    相关栏目:城建 城建讲话 建筑 计划规划 工作总结 政协 政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