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两个结合”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
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两个结合”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两个结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和新的历史使命,以坚定的历史自觉和充沛的文化自信而提出的新的创新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不仅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所在,也清晰阐明了如何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方法路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持续深化“两个结合”,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围绕研讨发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67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二、“两个结合”凝聚着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永恒动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牢牢地确立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革命斗争最激烈时,_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强调只有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更加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鲜明提出“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理念。历史和实践证明,在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注意维护和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牢记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注重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力量至上;始终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充分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造福人民,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源自于中国革命斗争、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源自于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浸润着传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文化基因的应有之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人对民众力量的深刻感悟,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凝结成党的根本宗旨,升华党和国家的发展思想。 三、“两个结合”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它源自西方却胸怀人类,指引着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走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立足于东方却兼容并蓄,凝结着上下五千年东方文明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方面用中国传统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用马克思主义阐释中国传统思想。延安时期,_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 ……(未完,全文共2897字,当前只显示174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两个结合”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上一篇:领导干部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暨乡村建设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相关栏目:学习体会 学习材料 财政 烟草 经验交流 会议发言 模范 剖析整改 申报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