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讲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
讲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深刻认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绘出美丽中国更好更新画卷。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16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偷排废水,跨域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突出犯罪,加大对重点区域海域污染案件审理力度。依法审理涉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等案件,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运用司法手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严格公正司法助力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促进绿水青山“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更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上海“洋垃圾”案,泰州“天价”水污染案、长江航运船舶偷排含油污水案等典型案件,让守护环境权益的法律条文变为鲜活司法实践。 服务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引发的企业改制、整合、破产等案件,支持和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依法审理涉耕地、黑土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案件,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助推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实施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依法审理新业态新模式生产服务消费纠纷案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福建法院探索“生态司法+救助保险”机制,山东法院探索“绿色执行”,浙江法院在破产重整案中设置“环保承诺”投资条件,等等。这些典型案例的顺利审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等涉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案件,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国家战略。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依法保障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系统司法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云南“绿孔雀预防性保护”案,四川“五小叶槭保护”案,江苏“非法捕捞长江鳗鱼苗”案等重大案件的审理,明确宣示维护生物安全的鲜明司法导向。 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煤炭资源利用、电源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案件,服务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遵循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要求,发布司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助力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持续落实。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依法审理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碳交易、绿色金融等相关案件,促进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司法应对。浙江法院审理“年检神器”案,甘肃法院审理“弃风弃光”案,四川法院建立“绿色金融诉源治理工作站”,江苏、上海、福建法院签订保护海洋“蓝碳”资源框架协议,以务实举措促进减排降碳。 服务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国j-a全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人民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j-a全观,依法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树牢底线思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司法屏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意识,助力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 服务健全美丽中国法治保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纂等工作,推动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为科学立法提供司法智慧和实践经验,推动健全美丽中国法治保障体系。出台服务保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贯彻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指导意见等18部司法政策,积极推动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重要区域协同立法,构建高质量协同治理机制。制定惩罚性赔偿、环境侵权、环境证据规则等25件司法解释,适用预防性、恢复性、惩罚性等多元化司法措施和公益诉讼制度,及时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布涉生物多样性、环境公益诉讼、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35个专题指导性案例和34批369件环境资源类典型案例,创新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碳汇认购等多元化环境司法措施,不断完善环境资源法律适用规则体系。出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环境资源案例》,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中国环境司法板块发布四批45件中国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和6部年度报告,用案例这一世界各国都“听得懂的语言”展示中国环境司法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 三、深入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未完,全文共6278字,当前只显示302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讲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上一篇:考察组关于国企领导干部考察材料 下一篇:党课教育:做勤学善读的新一代党员干部 相关栏目:建筑 司法 服务 劳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