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内容提要:人民法院审判组织包括审判委员会、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而上述审判组织的组成人员都隶属于行使审判管理权的立案庭、审判庭、执行庭以及设立这些机构的法院本身。根据我国法院的制度现状,裁判文书的生成在经过合议庭评议后,还要经过庭长审核、院长审核,有的还要经过复议、审判委员会讨论,多次轮回之后,才实现凤凰涅盘。在此过程中,过度强调法院这一司法机构本身的司法独立性,忽视和削弱了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这一审判组织的独立性。然而纵使如此,案件仍难免上诉、发回重审、改判和再审。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缺乏检察院的有效监督。如何恰当配置审判权,如何合理确定各主体在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符合审判客观规律、现实条件和时代要求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是我国法院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任务。全文5950字。
关键词: 审判主体 审判权运行 机制改革
一、审判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判主体的多样性和层级性
审判主体直接关系裁判文书的生成,是审判权运行的_。我国法院审判组织包括审判委员会、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上述审判组织的组成人员都隶属于行使审判管理权的立案庭、审判庭、执行庭以及设立这些机构的法院本身。根据我国法院的制度现状,裁判文书的生成在经过合议庭评议后,还要经过庭长审核、院长审核,有的还要经过复议、审判委员会讨论,多次轮回之后,才实现凤凰涅盘。在此过程中,过度强调法院整体的司法独立性,忽视和削弱了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这一审判组织的独立性,审判组织与审判机构未能形成有效运行和制约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隐形审判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12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 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 县信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的调查思考

  • 关于健全完善以“六位一体”为_的村级管理运行机制的通知

  • 工商局构建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经验交流材料

  • 工商局构建企业联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情况汇报

  • 工商局关于县级局完善综合执法_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 完善适应社区的民间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 民政局创新城乡医疗救助运行机制经验做法

  • 区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方案

  • 工商局着力优化创优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典型材料

  • 工商局深化审批运行机制改革推进服务再提速

  • 工商所如何通过完善运行机制推进职能到位

  • 工商局优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运行机制取得实效

  • 套?si怼⒘娇榕谱印保蚣媪旒跣碳偈鸵滴穸掼婀耍挥械挠捎谧世蛔悴檎也怀霭讣堤宕砩系拇砦螅痪窒抻诎讣某绦蛭侍夂筒门形氖樯系奈淖执砦蟆⒁约鞍妇碜岸┥系牟坏敝Γ挥械乃渥世杏嗟碌米锶硕辉敢庵赋龃砦螅蛘咧桓莸笔氯说脑偕笊昵肷蟛榘讣?br>2.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案件的监督实践不够。虽然诉讼法规定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和行政案件的诉讼活动实施监督,但根据法律规定,法院不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庭,也没有向检察院抄送裁判文书的硬性规定。检察监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长期以来,检察院对这两类案件的诉讼活动启动抗诉程序只依靠当事人的申请。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检察院根本无法获知某一民事或行政案件的裁判是否存在问题。这是导致_由检察院抗诉的民事和行政案件数量极其有限的原因。
    二、对法官独享裁判权的剖析
    对审判权运行存在问题,是利弊取舍的问题,思想认识上的不统一是出现上述问题的内在原因。是由合议庭或独任法官排他地独立享有审判权,还是继续奉行案件审批制、保持院长及审委会对裁判的最终决定权,还是以合议庭或独任法官独享审判权为原则、以审判委员会决定个别案件为补充,是主动邀请检察监督,还是被动接受。
    (一)否认法官独享裁判权的理由
    1.从我国宪法、法官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司法审判是以法院而非法官为主体或本位的,“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学者认为明确谁是审判主体是判断司法独立的前提,如果审判主体是法院,裁判行为是由法院机构整体完成的,那么对司法独立的评价就在于法院的审判权是否独立而不在于法官是否独立。
    2.认为多审判主体是集中了人的智慧,院、庭长是较为优秀的法官,多审判主体有利于集中更广泛的智慧,更加审慎地解决法院所面临的复杂疑难问题,且院长、庭长干预的案件和审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实际上不多见,并不影响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作为审判主要力量这一格局。
    3.在当前法官队伍特别是中西部法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的现实情况下,由院长、庭长对裁判文书进行把关有一定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院长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也导致院长介入到具体审判过程,把控重大、疑难案件的裁判。
    (二)肯定法官独享裁判权的理由
    1.独任法官或合议庭在法院内部排他地独立享有裁判权是西方法_家的普遍性实践,这一实践对于我国坚持依法_,将法治作为_理政基本方式的要求有借鉴意见。
    2.我国诉讼法关于“审判组织”的规定中,只有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没有审判委员会,只规定了合议庭评议案件的规则,并没有将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最终裁决权写入诉讼法。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对审判委员会的职责有明确的规定,“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的法官义务当中,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但没有必须服从审判委员会对案件处理的规定。
    3.法院内部金字塔式的权力设置模式、官本位的思想使得院长、庭长容易基于领导地位强调领导权威,容易强化行政化决策方式,忽略了用理论说服,如果法官不接受院长、庭长的意见,就可能被边缘化。院长、庭长和审委会主动介入案件的裁判,否定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挫伤了法官积极性,甚至成为个别法官逃避审判职责的方法。有的法官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在对案件处理束手无策时,或担心被上级法院改判的可能性较大时,不考虑分析案情、深入研究,而是将案件的决策权直接交给院长、庭长和审委会。
    4.制度设计缺陷,现行的裁判文书审核制度设计不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法官的审判权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之分,基于法院上、下级之间及其内部之间在审判业务上的指导性质而非领导性质,法院审理案件中的民主集中制,应当仅限于少数服从多数,不存在下级服从上级。院长、庭长的意见属于个人意见,相对于合议庭形成的多数意见(有些还可能是一致意见)而言,更应当尊重多数意见。如果院长、庭长可以否定合议庭民主产生的意见,就成了下级服从上级,本身即不符合法院独特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5.院长和庭长的观点未必完全正确,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观点未必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个法官对事物的认识不尽相同,在案件处理上有时候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院长、庭长的意见,甚至是审判委员会的集体意见也不一定正确。甚至一审的裁决被二审改判,也并不意味着一审的裁判错误和二审的裁判正确,只是法律赋予二审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的权力。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案件被上诉、改判或者发回重审,二审终审的裁判经申诉成功后被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都不乏其数。既然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的上诉权和申诉权,法院内设审判监督庭对案件审判质量实施专门监督,检察院也有对民事、行政案件的抗诉权。案件裁判结果是否有瑕疵,是否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只有经过实践即宣判以后才知道。
    三、对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独立于公务员序列的法官队伍
    尽快将法官从公务员队伍中分离出来,以法官等级作为法官级别高低的唯一标准,承认和崇尚法官的法律权威,降低和褪化法官的领导权威意识。法官享有“高人一等”的政治地位。改变法官任职条件高于行政人员而职务或等级晋升、政治、生活待遇等同于行政人员的现实状况。提高法官的政治待遇,避免因法官政治待遇低于行政管理人员而遭遇干扰。
    (二)重塑审判职权的配置
    重塑审判职权的配置就是重新确定各主体在审判 ……(未完,全文共6096字,当前只显示293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上一篇:新时期加强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建议
    下一篇:论执法_裁量权的规制

    相关栏目:法院 改革 改革开放 大学生 调研报告 综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