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县处级干部成长路径研究报告
县处级干部成长路径研究报告

县处级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基础和中坚,也是干部队伍中较多的一个_。他们承上启下,处于干部队伍的中间和特殊的位置。对下他们有着领导、发现和培养教育基层干部的义务;对上他们则又有着输送和补充省部级干部的重任。所以对这部分干部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探析和研究,不仅对县处级干部的培养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干部队伍的发展也意义深远。

市县县处级干部的现状

  县处级干部是一个很大的_,既包括县一级的六大班子成员,即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县政府正副县长,县人大正副主任,县政协正副主席,县武装部正副部长和县公检法及各位享受副县级待遇的干部。也包括在省部机关里担任处长等相关职务的干部。对这样一个庞大的_,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对其研究的范围进行了区分和限定,即只对县市党政班子中的成员等进行探析和研究。
  Y市属东部沿海地级市,下辖7市3县4区,共计有198名的县处级干部(指县委、县政府两个班子成员)。每个县市平均14.1人。一般为县委班子成员7~8人,政府正副县长5~7人。从性别分布看:男性176人,占89%;女性22人,占1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占绝对优势。从年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44.7岁,50后24人,占12%;60后143人,占72%;70后31人,约占16%。也就是说60后为县市级县处级干部的主流。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则较少,特别是50后的干部将很快退出县市党政班子。从文化程度上看,这些县处级干部皆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学历25人,占12.6%;大学学历158人,占80%;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占7.4%。也就是说,大多数县处级干部主要具有大学学历,而大专学历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则较少。从任职期限上看:平均任职8.9年。其中县市委书记一级的干部平均任职11.7年,县市长平均任职9.8年,其他县处级干部平均任职6.7年。
  县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36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县处级干部成长路径研究报告
  • 关于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

  • 关于在市总工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意见

  • 开发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

  • 关于在市司法局系统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

  • 县政协副县处级干部2014年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调查研究是组工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

  • 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在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上的发言(信访局)

  • 在分公司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半年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后备干部成长论坛上的讲话

  • 新形势下年轻干部成长之我见

  • 农业局2010年县处级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议召开情况的报告

  • 历和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突出,业绩优异,适应性较强,皆可以独挡一面,且有着较高群众威信。不足之处是知识结构较为陈旧,视野不够开阔,可塑性较差。
      (二)空降路径。即从上级机关直接下派到县市党政班子中担任常委和正副县长。这样的干部在Y市县市一级共计34名,约占干部总数的17.4%左右。他们一般为地市一级主要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如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秘书或地委、市委、市政府里的科长等。他们一般大学毕业到机关,再到领导身边、再被提拔为副科级和科级干部,最后被空投到县市党政班子中。他们一般到县市党政班子中直接担任宣传部长、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以及副县长等职务。他们的年龄一般在30~40岁之间,大多为70后,50后的几乎没有,其文化程度以大学的居多,一般在领导身边工作了5~7年,因领导职务变动等原因,而随之被空投到县市班子中。其原来的职务一般为科级或副科级干部,参加工作时间一般10年左右,以男性和中_员居多。他们年龄优势明显,见多识广,思维较为活跃,可塑性较强,是县处级干部的潜力股。但由于整天高高在上,待在领导身边,工作能力一般,适应性较差。还有一部分空投型的县处级干部也是来自其地市一级,如地市直机关的部门副职和正职。这部分人以副职居多,一般属于提拔重用型的,到县市担任书记或县市长等正职。他们一般较为年轻,年龄在40岁左右,界于60后于70后之间,先后经过了大学毕业到机关任科员、中层职务、部门副职,再到县市党政班子任职这样4个阶段。男性和中_员占绝大多数,一般在原岗位上工作了15年左右,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成绩较为突出,文化程度较高,一般为大学学历;知识和历练较为丰富,工作能力较强,较为务实;群众认可度较高,虽人数较少,发展潜力较大,也较受县市欢迎。
      (三)考选路径。即通过公推公选、考试考核等途径而走上为县处级干部岗位。随着近几年有关工作力度的加大,通过这一途径走上县市级领导岗位的呈逐步增多之势。从Y市的情况看,全市共有30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15.2%左右。他们的年龄大多为70后,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或考入到机关工作,参加工作十二三年,先后担任过科员、中层职务、副科级职务、科级职务等4个阶段;以前曾在科级或副科级干部岗位上工作过5~8年,因年龄轻、学历高和政治地位较高,而被组织部门推荐为考选的后备人选,经考试、考核等途径,一路过关斩将而步入县市领导岗位。他们自我认同和评价较高,群众认可度也较高。
      (四)制度安排路径。即因政策的变动和形势的需要而由组织直接选拔安排到县市党政班子任职的县处级干部。如女副县长、民主党派的副市长、留学回家的高级海归副县市长等。这部分人大约为19人,约占9.4%左右。这部分人大多经过技术员、业务正职等两三个阶段。由于在提拔之前他们大多从事的是业务和技术工作,所以,他们大多分管科技、文教和卫生等行业,一般排居班子里的末位。这部分人因先天不足,所以他们较为保守和谨慎,作风平易近人,但业绩一般,发展潜力不大。
      (五)其他路径。即异地调入、部队转业、国有企业转入和挂职等形式走上县市党政领导岗位的。这部分人大约为8人,占县处级干部的4%左右。他们有的属于周边县市正常的干部交流,有的是从部队师职干部或异地武装部政委转入,有的则来自国有大企业的厂长、经理,有的则是由友好县市派来的挂职干部。这部分人的任职时间较短,大多属流星式或过渡型的,一般三两年,便会过渡到人大和政协等机关或调入其他部门和机关。

    影响县处级干部成长的因素

      影响县处级干部成长因素较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政治因素,也有法律因素。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政治环境因素
      从政治环境上看,当前我国的政治制度、组织原则、干部政策和工作机制等诸方面,对县处级干部的成长和升迁而言,无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最优的,这些政治环境为干部的成长创造了难得的成才环境和机遇。从_方针政策看,_和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各类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如出台干部“四化”方针和任人唯贤的用人政策,实施干部新老交替、双推双选、公开竞争、民主选举等等,这些举措对县处级干部的成长和进步,无疑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大批县处级干部正是由于得益于这些政策和措施,而茁壮成长。但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当前在政治环境方面的一些负面因素。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各项干部人事制度和政策较为原则,缺乏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即便有些细则,也缺乏落实和保障的措施。
      二是在制度的制定中,仍存在一些空白。如领导干部个人家庭财产的公开,如党政之间具体权力和职责的划分及权力的运行程序等方面,皆缺乏相关的制度的规范。
      三是有些政策和制度在执行中过于机械和死板。如干部年轻化的问题。现在“年轻”已成为任选县处级干部的重要条件和评价班子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指数。近些年来,对于“干部年轻化”的强调在很多地方已逐渐异化为“任选干部以年轻为重”的思路。年龄倾斜政策的实践结果,已显现出很多缺陷。一些年轻干部为了在短时期出政绩以引起上级关注,更多将精力用于创政绩或业绩方面,而忽略了经验的积累,由此在年轻干部中难以出现在本领域专业知识厚实、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型的干部,而多为什么岗位都能上的“万金油”式的干部。再是由于按年龄定职位,在一些县市已流行“30当官,40靠边,50赋闲”的说法。在年龄线的巨大压力下,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易于被得过且过的心理所取代。
      再如双推双选等方式的采用,这种考选的方式,虽然比以往上级的直接任用有其进步意义,但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即也设有一定的门槛,如果达到不到学历、年龄和任职的要求,即便是再优秀的人才,也将会被排除在选拔的范围之外。此外在面试评议阶段,也不尽完善合理,仍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而且从根本上讲,这仍是一种在少数人中选人或由少数人选人的变种。与民主选举的方式仍有较大距离。
      (二)经济环境因素
      目前看,市场经济环境除带来了物质条件的改善外,其负面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即由于经济的发展,干部的物质待遇在改善的同时,一些干部的物质享乐欲也极大地膨胀,市场经济腐蚀性的一面日益凸现。由于县处级干部身居要职,且掌握着巨大权力,并身处经济工作一线,因此成为一些不法商家争相交往拉拢和腐蚀的对象;再加我们的制度不健全和一些县处级干部自身的原因,因此使县处级干部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有很多年轻有为的干部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经不起考验纷纷缴械投降。这也是影响县处级干部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或重要的因素 ……(未完,全文共7367字,当前只显示354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县处级干部成长路径研究报告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简报
    下一篇:连队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

    相关栏目:干部 公务员 组工 组织讲话 党会报告 大学生 调研报告 综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