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比率迅速上升,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其危害性不容忽视,青少年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成为了一个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其正处于稚嫩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受社会风气、社会角色、社会心理及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案件比例飙升,青少年犯罪数量、结构、类型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具有暴力性、攻击性,出现了抢劫、杀人、放火、毒品等具有暴力和财产并有的犯罪,而且犯罪人年龄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研究青少年犯罪及预防的新课题。
本文将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预防措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 原因 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据统计,_青少年犯罪人数不仅增多,而且涉及范围广。在全部的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青少年犯罪总数一度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5、16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而另外相关资料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未成年人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激增,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的治安。

1、从犯罪形式看:①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人占总数的60%,超过半数。②内部组织结构紧密。以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为例,吕建龙集团的成员分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26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 基层反映:未成年犯罪频发亟待加强_

  • 2016年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题讲座稿

  •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建议

  • 2012年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 浅谈青年干部政治素质修养

  •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 2010年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 学校青少年犯罪开展法制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 也谈青少年犯罪及预防

  • 浅谈青少年法制教育贯彻五化

  •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问题调研报告

  • 浅谈青年干部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

  • 浅谈青年政工干部能力构成变化

  • 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其生理和心理在这一时间段共同发展,正处于稚嫩向成熟、未成年向成年发展的阶段。在这段期间,他们的身心尚未成熟,不能明辨是非。

    (二)情绪稳定性差,易冲动

    青少年的情绪往往和雷阵雨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稳定性差。他们往往缺少理智,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后果,对自己情绪的调控能力差,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兴奋、冲动或者怒不可遏,从而在这些情绪的支配下做出一些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在这些状态下,他们往往可以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自已行事,不计后果,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思想混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定型

    1.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使得青少年的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都相对较低,思维简单性、片面性和直观性。他们受不良文化的思潮和封建、腐朽的思想影响较为严重,造成了青少年的荣辱观错位,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单薄。但是这些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相互作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这些观念中扭曲。

    2.依附性强,好结团伙。青少年在心理上尚未成熟,虽然他们渴望独立,但是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喜欢广交朋友并在一起成群结对的活动。形成各种非正式_,在某些利益或者需求的到一致的时候,他们会采取一系列不计后果的行动,破坏社会秩序。

    (四)其次是学校原因

    学校是传授知识和汲取文化的主要场所,是一方圣地。如今的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充满着校园恶_。校园的环境也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场所。一方面,一些老师对差生的歧视、打击,轻则讥讽重则体罚。过激的教育方式、方法使他们认为老师的批评伤害到了他们的“自尊”或者有损他们的脸面时,他们心理上难以承受,就会做出一些行为,例如顶撞老师等。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和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上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淡薄,三观扭曲。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教育方法不当,对边缘学生的放弃。

    老师向来喜欢好学生,把学生们都分为好、中、差三等,区别对待,对好学生关照加倍,而对差生则是不管不问,这样,差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他们将一直被贴着差生的“标签”。有的老师则很“负责”,对差生实施体罚、打骂等暴力倾向的教育方法。这在差生当中形成了人格的不平等,导致他们心理严重失衡。学校和师生们的歧视和孤立激起了这些差生们的强烈反感,甚至引起仇恨,心理发展逐渐不健康。有人提出,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健康,那么在将来会有两个恶果:一是长大后形成某种精神疾患,一是长大后由于心理变态走上犯罪道路。

    只注重应试教育,不注重其他教育成分。

    学校缺乏职业技能教育。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_总人口的较大比重,多数农村中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初中辍学)后回家务农,而学校缺乏职业技能教育,回乡就业的学生一般都缺少一技之长,智力劳动的价值又体现不出来,难有作为,导致毕业回村后容易无所事事,而易滑向歧途。有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涉及无业人员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43%,人数占总人数22%。

    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未能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缺少心理疏导的措施和方法。最终,致使一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

    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而且,目前农村学校实行素质教育条件还有欠缺,有的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级、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有些学校把升学率作为硬任务,思想教育当成软任务,因而,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

    (五)社会原因

    1.不少的未成年人过去是一个好孩子,没有什么不良行为、违法违纪等。但是青少年本身就具有模仿,好奇心、易受暗示等特点。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强烈刺激下,加上青少年本身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方面较弱,会迅速产生犯罪动机。由于文化市场的失控,不良文化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等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电影、电视等宣传媒体常常生动地描绘暴力的画面,并且剧中的暴力被说成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它甚至反映了一种英雄气概,那些娴于暴力的英雄从未因此而受到法律或社会的制裁。因此,青少年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暴力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用于处理日常事务或人际关系。青少年处于求知和学习的人生阶段,其主要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的习惯方式就是模仿。这样,媒体上大量的暴力渲染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一部分未成年人在性格上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并且残忍、好斗。遇事头脑简单,很容易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导致暴力犯罪。还有一部分影视、纪实作品为吸引观众,对黑社会性质、恶_团伙犯罪信息进行大量报道,对犯罪动机、作案过程进行过分详细的描述。这给一些善于模仿的有劣迹的未成年人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条件,他们不仅学会了作案手段,还学会了反侦察,反审讯的伎俩,成为了犯罪的“高手”、“专家”不良交往往往是未成年人走上团伙犯罪道路的起点。一些被家庭和学校排斥和抛弃的不良少年,在不良亚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下,由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来,通过不健康的娱乐、游荡、交谈等方式形成不交往的亚文化_。关系越密切的人,越彼此模仿,即发生模仿的可能性和模仿的强度越大。他们通过密切的接触、相互观察和模仿,使得原有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良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强化。由于_犯罪的环境气氛的影响,青少年犯罪人的行为会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以致加重犯罪的严重性。

    2.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进,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 ……(未完,全文共8166字,当前只显示327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上一篇:在建党周年表彰会议上的讲话:实现新发展,创新加油干
    下一篇:少数民族县党建工作述职考评和问责的研究

    相关栏目:综合论文 六一儿童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