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小学教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语文_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首次提出。2022新版课程标准围绕“_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从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字词部分更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积累、运用的能力;阅读部分对学生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表达部分要求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格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阅读主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_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并结合阅读、探究等多种形式展开语文学习实践。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_素养。语文_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2.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四个板块分别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板块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欣赏书法作品的要求。“阅读与鉴赏”板块增加了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提示我们同步教辅在选题方面要增加相应的考查点,名著阅读的选题方面要更加关注。

3.明确了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和主要载体。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_先进文化)以及各自对应的载体。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_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

4.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构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分三个层面设置6个任务群:

(1)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47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中小学教师2022版《义务教
  • 春季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入场式解说词

  • 中小学校_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篇

  • 2022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 关于把志愿服务纳入全县中小学教育体系推进全民公益常态化的建议

  • 学习贯彻《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二篇)

  • 中小学复学前后“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

  • 中小学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期末总结汇报

  • 局领导在“区2021年度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上的讲话

  • 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_建设工作的意见》自查情况汇报

  • 调研报告: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中小学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和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工作汇报材料

  • 2021-2022年中小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实施方案共2篇

  • 2篇教育局局长在全市双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在全县中小学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言,也是这样的。语文教育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所有在一线的语文老师应该更好地解读语文新课标,用更大的格局来定位自己的科目,定位自己的教学,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好方向。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近期,我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对2011版《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新、更全的认识,也为今后在课堂上更加准确的解读教材,把握教学方向,制定教学目标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下面,我就围绕感触最深的“写话、习作教学的目标达成”的研读与理解,结合书本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义务教育九年总目标,只有一句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对上述内容做了如下阐释。
    1、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作文就是说话。
    现实中,孩子们往往怕写作文,原因有二:其一,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其二,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怎样写才好。加之语文教师作茧自缚,以过高的要求指导写作,只恨一个学期培养不出一个“茅盾”,也就是说,将培养作家当成自己的任务。殊不知小学作文教学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培养作家的任务。就普及教育而言,大部分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作文考试时的歌“二类卷”已经很不错了。

    2、从实践中学习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成功,得益于他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作文,而不是脱离语文实践,泛泛而谈写作知识和方法。

    3、尽量把话说的好些所谓“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就是说,要学会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修改作文。
    既然语文课程标准缺乏微观的阶段目标的详细阐述,既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科学的令人满意的作文训练体系,既然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无所适从,那么,构建一个尽量科学而实用的训练体系就是迫不及待的任务。以下为简摘内容:

    一、一、二年级造句训练
    写话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说,应该从“造句”开始学习“写话”,学了某几个词语后,就让学生将这些词语连缀起来,造一个简单的句子。随着所学词语的增加,在维护孩子积极性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的写话兴趣,让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三年级观察训练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习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积累作文的材料。

    三、四年级积累语言材料,仿写训练鼓励学生多读古人的诗词歌赋,今人的优美散文,中外精美的小说,报纸杂志上的时文。教学学生阅读方法,如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读和思想结合等。在读的同时,要记下精彩的句段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读写结合”是在语文界极有影响的教学原则和策略,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以“读”来促进“写”,以写再来促进“读”。写作作为一种技巧,在最初阶段也离不开模仿。“仿”的是范文的观察、选材、构思、谋篇成文的方法技巧。

    四、五年级训练作文构思的能力
    进入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对作文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作文训练中应突出篇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文章构思的能力。构思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等内容,这也是习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一篇好文章的形成,离不开改的功夫。
    读了笔者对写话、写作的阐释,让我茅塞顿开,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首先,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作文就是说话。我们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文学的角度要求孩子写作文,解析写作的方法、技巧,而忽视了小学阶段最根本上需要解决的是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文;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想象中的景、物、事的问题。这种写作较为随意,只要思想集中,叙事清楚,内容具体即可,没有过多技法和艺术造诣的苛刻要求,旨在培养兴趣,乐于表达。
    其次,“作文源于生活”。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获得素材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经常性的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不同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丑”;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另外,实践解决孩子有话可说的重要途径,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感触较深;应为亲身经历,所以更清楚事情的过程;因为亲身经历,所以作文才会富有真情实感。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段文字特别强调“修改”,也把修改能力训练指向了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日常训练中引导学生关注习作(写话)中的语序、标点、遣词造句、选材、谋篇等问题,运用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互改作文。在大量的练习实践、讨论推敲中提高语言文字的修改、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发生了变革,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次新课标的变体现了语文课程真正的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一是育人,重视价值引领。二是生活,强调真实情境。在关注_素养的当下,课程内容、评价方式都在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也需要及时地更新。落实到实施上,我想只有用情境性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群来架构课程内容,让静态的语文知识变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让语文离生活近一点,孩子们才能拥有饱满的、真实的学习体验,学生的_素养才能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5月6日下午2:00,岔南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语文老师进行线上学习,聆听_师范大学教授,课标组_成员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全方位的解读。
    在讲座中,吴教授聚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新变化,详解课程建设、课程內容、学业质量标准、教学建议,强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通过此次新课标的学习,我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在落 ……(未完,全文共7965字,当前只显示383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中小学教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上一篇:县商务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一篇:以文化人,建设素养型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体会

    相关栏目:教育 学校 教师 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专题 工作体会 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