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率的政策研究
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率的政策研究

摘要:当下,正值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加速”期,但就山区县而言,推进城镇化既面临速度问题,更面临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身份”城镇化慢于“人口”城镇化,关键在于非农人口市民化滞后农业人口非农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农业人口非农化,根源在于非农人口市民化成本偏高、农业人口非农化动力不足、农业生产经营_不配套、城镇综合配套承载力不够。课题组试图以米易作为山区县案例,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探寻制约城镇化的本质根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作引玉之砖。
引言:__报告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这对于农业人口基数较大的山区县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加快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速社会成员流动、转变生活行为方式、提高群众整体素质、提升城镇文明程度,是山区县转型升级、储蓄后劲、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速度与质量并重,既要解决物质层面上的城镇化问题,又要解决精神层面上的城镇化问题,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精神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山区县城镇化的现状分析
(一)大面积、小人口。米易县是四川西南典型的山区县,幅员面积21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8.9%,总人口21.7万,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9.4%。全县人口密度100.8 人/平方公里,较东区2245.5人/平方公里、西区1318.6人/平方公里、西昌市218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分别少2144.7人、1217.8人和48.2人,低于全市人口密度39个百分点。
(二)大聚集、小分散。米易安宁河流域沿线7个乡镇幅员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9.4%,总人口约17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78.3%,人口密度160人/平方公里;处于边远地区、山区、二半山区的5个乡镇幅员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0.6%,但总人口仅为4.7万,仅占全县总人口的21.7%,人口密度20人/平方公里,呈现出河谷地区相对聚集、二半山区较为集中、山区广泛分散的人口分布结构特征。
(三)大农民、小市民。2012年全县农业人口17.9万,占总人口的82.4%,城市人口仅占17.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73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
  •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讨论小结

  • 廊坊市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 **乡探索推进农村“空心村”整治的做法及成效

  • **县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经验作法材料

  • 关于完善医疗单位绩效工资方案、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答复函

  • 关于继续深化“提升素质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活动的实施方案

  • 突出“四抓”,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速松滋现代农业进程

  • 以创新举措推进农村党建工作

  • **镇进一步推进农村“四清四化”活动实施方案

  • 在全县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农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报告

  •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情况汇报


  • 三、山区县城镇化的思路定位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统一起来。要始终坚持“人的城镇化”这个_,把城镇化进程作为满足人多元需求的过程,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过程,切实做到土地扩张与人口转移协调统一,征地拆迁与公共服务同步推进,失地离乡与融入城镇紧密衔接,生活质量与文化素质共同提升,以综合配套_改革保障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中有“点位”、生活中有“地位”、创业中有“定位”、就业中有“岗位”、发展中有“台位”。
    (二)树立“渐进转移”的城镇化理念,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统一起来。要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确保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结合,与新村建设相统筹,努力避免遍地开花、点优面差、发展失衡,既要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又要重视乡村生活条件城市化,既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又要同步推进农业基础配套化,既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非农化,又要引导农民思想观念常新化,既要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合理化,又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化,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型城镇的孵化园、带动周边的磁铁石、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三)树立“包容持续”的城镇化理念,把农业人口非农化与非农人口市民化统一起来。要始终坚持“包容性、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将城镇化政策统筹覆盖到农村,把城镇化进程延伸拓展至农村,着力破解农业人口非农化、非农人口市民化这两个关键问题,以市场体系的完善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以就业岗位、创业机会的增加转变农业人口生产方式,以土地流转市场化经营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速度,以户籍政策的开放推进非农人口市民化,以公共服务的扩面覆盖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树立“开放适度”的城镇化理念,把就地就近城镇化与吸附带动城镇化统一起来。要始终坚持“做大县城区、做优卫星城、做实中心村”的思路,全力促进城镇化开放适度、推进有序、多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带来的“城市病”。县城区要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支撑功能,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力;卫星城要切实增强基础设施、集镇规划、环境打造、商贸流通的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力;中心村要切实增强土地集约、规模发展、特色产业、品牌旅游的发展功能,进一步提升本土吸附力,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
    (五)树立“质量优先”的城镇化理念,把资源效益最大化与规模布局科学化统一起来。要始终坚持“效益与质量并重”的取向,避免“快而不优”、“贪大求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区域空间、环境、资源承载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增强城镇化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长远性,由“规模扩张”城镇化逐步转变为“质量品质”城镇化,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确保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平衡协调,与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
    (六)树立“零和成本”的城镇化理念,把政府投入持续性与群众投入主体性统一起来。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落实引导政策,创新融资模式,逐年增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促进城镇建设资金的滚动发展和良性循环,努力实现城镇化投资与收益零差额,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逐步降低农业人口转移成本,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他们成为城镇化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四、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一)一_——“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富裕居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增加市民”。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无论是强制转移的英国模式、_迁移的美国模式,还是政府主导的东亚跳跃模式,城镇化过程都是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的历史过程,其本质一定意义上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蜕变过程、是减少农民和增加市民的累积过程。目前,美国农业人口比例为2.4%、英国为1.9%、日本为3%左右,其中日本的农民转移速度最快,二战后农业人口从53.3%降至10%,仅用30多年的时间,而美国用了差不多80年、法国则用120年。据《2012社会蓝皮书》公布的数据,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占40%、兼务农业和非农职业的占13.4%,而米易目前从事农业(含兼业)人口约占80.9%,减少农民的道路和任务显得更加迫切、更加漫长、更加艰巨。
    (二)二关键——“农业人口非农化、非农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是农民向非农转移、居住向城镇集中、身份向市民转变的变迁历程,关键就是农业人口非农化、非农人口市民化的转化过程,前者决定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后者决定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关键_就是“人”的城镇化问题。就发达国家而言,城镇化已从“集中化”特征向“分散化”趋势转变,出现“市郊化”现象,既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加快发展;就中国而言,国家当前侧重于解决城镇化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的问题,既有序推进非农人口市民化和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重在破解“半城镇化”、“隐性城镇化”的症结。就米易而言,属山区型、农村型、萌芽型城镇化,具有渐进为主的时间特征、城镇结合的空间特征和亦工亦农的从业特征,处理好农业人口非农化的城镇化原始积累问题、兼顾好非农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质量效益问题,并保持两者的协调性、包容性和连续性,对于我们至关重要。
    (三)三突破——“降成本、保权益、强拉力”。农业人口非农化、非农人口市民化过程包括就业转移、均享服务、身份转换、融入市民四个阶段。总体看,中国现已进入均享公共服务阶段,正准备迈入社会身份转换阶段,而米易才进入就业转移的起步阶段,我们的城镇化道路底子薄、起步晚、压力大,必须高起点、大步伐、快节奏,必须夯基础、抓关键、求突破,一则要在降低非农化、市民化成本上下功夫,包括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创业成本、社保成本、机会成本等等;二则要在保障非农人口的权益上下功夫,特别是要保护农业转移人口对其承包土地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保障转移人口公平享受教育、就业、社保、住房等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的权益;三则要在强化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上下功夫,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对非农产业的承载力,以推进休闲服务业增强城镇就业的吸纳力,以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化增强城市文明的吸引力,以推进机制创新增强城镇发展的竞争力。
    (四)四类型。中国作为农业人口众多、地域面积广阔的大国,如何发展城镇化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全新事业,城镇化路径选择也是决策层、专家层、执行层争论的焦点,围绕城镇化率中长期目标80%的《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仍在加紧制定,愿景已然明晰,但路线尚不明确。米易系山区小县、农业大县,我们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渐进转移的原则,应当选择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据点式与网络式相衔接、大县城、小城镇与新农村相协调的多元化城镇发展道路,具体讲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离土不离乡”的本地型城镇化。着眼于“留住米易人”,重在小集镇,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乡镇,加快建设工业型、商贸型、物流型、休闲型小集镇,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向非农转移、向集镇集中。二是“离土不返农”的创业型城镇化。着眼于“构建县级市”,重在县城龙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县城,推进以休闲服务产业为支撑产城一体化,促进非农人口到县城从业、向县城转移、向市民转变。三是“离土走我乡”的融入型城镇化。着眼于“吸引县外人”,打造“颛顼诞生地、迷昜养生谷”品牌,把米易建成川西南的康养胜地、宜居之城,促进县外人口迁居米易、融入米易。四是“离土不离农”的过渡型城镇化。着眼于“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聚居点作为实现农民居住城镇化、产村相融协调化、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延伸和网络,让更多农业人口享受城镇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五)五抓手。城镇化的_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决策取决于转移成本和收益比较,寻求和抓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方式和路径,就抓住了推进城镇化的“牛鼻子”。一是要创新农业经营_,保土地权益,降转移成本,增非农人口;二是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保产权收益,降居住成本,增城镇人口;三是要适度推进户籍改革,保 ……(未完,全文共12481字,当前只显示450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率的政策研究

    上一篇:社区妇联工作总结
    下一篇:县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相关栏目:三农 农业讲话 计生 城建 城建讲话 大学生 调研报告 综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