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关于我省金融工作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关于我省金融工作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省金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着力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建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心血管”。针对我省金融机构还不健壮,尤其是县域及以下金融服务能力偏弱的问题,我省深入推进了“引金入黔”、大力推进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了金融“五个全覆盖”和“十延伸·十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强机构建设,打通了向基层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障碍”。主要做法和成效为:一是从全省看,省域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二是从县域看,县域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三是从乡镇及行政村看,金融便民服务已基本全覆盖。

(二)着力发展地方政策性金融,打造重大项目和薄弱领域融资的“主航道”。针对商业性金融存在的失灵问题,省委省政府创新性提出大力发展地方政策性金融,健全了金融扶贫投融资体系、建立了全覆盖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创新了政策性金融信贷产品,有效引导了商业性金融和国家政策性金融向我省重大项目和薄弱领域增强资金供给。主要做法和成效为:一是健全金融扶贫投融资体系,有效保障了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融资需求。二是建立全覆盖的政策性担保,有效撬动了资金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三是创新政策性金融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农户“融资难”和“融资贵”。四是大规模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有效引导了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着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开展了多项金融新业态或产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所提高。主要做法和成效为:一是供应链金融巧解了融资难。二是增信集合债扩大了支持小微企业的覆盖面。三是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25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深入推进
  • 在金融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 关于国资金融改革的思路

  • 工商局坚持服务与规范并举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 建设新农村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势在必行

  • 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调研分析

  • 公安机关坚持服务发展确保_演讲材料

  • 公安演讲稿:坚持服务发展确保_

  •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2

  •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过渡期我国的金融改革

  •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

  • 农村金融改革需要理顺几个关系

  • 更长,调头续贷的问题更突出。为了“还旧贷新”,企业有时需要借助“民间借贷”等高成本资金完成续贷,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四是融资门槛高。贷款“门槛高”主要是贷款基本都要抵押物,但银行和担保又比较认可不动产抵押,机器设备、土地经营权、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购买服务协议等抵押业务开展少。抵质押担保物多样化的缺失,制约了担保方式的创新,压缩了抵质押担保空间。

    (四)地方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政策不足,撬动融资的作用还不强。一是“特惠贷”配套资金和政策不足,规模再扩大掣肘多。调研了解,“特惠贷”继续扩大规模还存在多个掣肘因素。主要体现为:部分农信社存贷比高,贷款规模受限。风险补偿与贴息资金缺口较大。缺乏亏损弥补机制,特惠贷发放越多,农信社可能亏损越多。二是产业脱贫基金的审核门槛高,基金项目落地较少。至今年一季度,发改部门虽已审核通过项目5095个,申请基金投资金额7173.06亿元,但目前通过银行风控的项目仅有16个,金额合计8.03亿元。主要原因是政府引导基金不是按股权投资的方式评审项目,风控流程类似审批贷款,过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担保,没有体现政府资金参与的作用,机制有待改进。三是人才缺乏且限制条件过高,政策性担保的作用发挥不够。与_尤其是与安徽比,我省融资性担保尤其是政策性担保的放大倍数明显较小,担保作用不突出,如安徽省利用“4321”机制担保约700亿元,我省利用“4321”机制担保的金额仅为2688万元。政策性担保金额少,放大倍数小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绝大多数县区政策性担保机构人员都是从财政局抽调过来的,对专业性较强的担保业务较为生疏,加之又是政府工作人员身份,对风险把握不准,不愿担保也不敢担保,部分县甚至还未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另一方面,我省“4321”要求按照基准利率放贷,银行对此积极性不高,而安徽的“4321”风险分担机制没有基准利率放贷限制。

    (五)新金融业态的推广利用不多,存在“盆景多”“风景少”的问题。一是绿色金融的推广应用少。主要体现在:业务规模未实现较大突破,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缺少主打交易产品;资金来源主要还是本地资金与国家政策资金,周边及长江、珠江受益区域对我省投入补偿的资金不够,生态建设的外溢作用没有发挥;对绿色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激励措施少,缺少绿色金融专项资金,缺乏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保障机制,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业务开展较为谨慎。二是科技金融的推广应用少。我省科技金融的“雷声大”,但服务和产品创新“雨点小”。主要原因是与发达地区比,我省在科技金融的工作机制、机构设立和平台建设方面都还明显不足。三是供应链金融的推广应用少。与发达地区比,我省还缺乏供应链金融运营主体,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主导的运营模式。在商业银行主导的运营模式中,由于_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往往对供应链产品介入意愿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群少、特点各异,标准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物流、银行各自搭建自己内部的信息平台,对接难度较大,难以实现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共享、物流与资金流对接的目标。

    (六)部分机构和行业的风险仍然突出,风险监管和处置压力仍然较大。一是地方法人机构的表外业务风险不容忽视。地方法人机构的表外业务将资金更多投向了政府及融资平台,其中投向市政和交通方面较多,这些项目收益少,缺乏还款来源,且表外资金的使用成本较高,增大了还本付息压力。二是村镇银行风险增加快。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1亿元,增幅为85.26%,资产质量恶化趋势明显。三是部分行业的风险逐步扩散。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和农林牧渔业不良贷款增加较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和个人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增速较快,信用风险由传统行业向非传统行业扩散趋势明显。四是部分国有企业的杠?si式细摺8莨彝臣凭址⒉嫉氖菹允荆固俊⒚禾俊⒒ぁ⒁苯鸬刃幸嫡窀旱S任林兀什赫矢叽?6.5%。我省部分国有企业的杠?si试对冻骄剑现氐牟莆窀旱4蠓魅趿斯镜挠芰ΑN迨侵行∥⑵笠凳盼侍獗冉贤怀觥H∨┬派纭⒋逭蛞胁涣即?5%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三农贷款,失信违约多是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

    三、贯彻落实_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建议

    第五次_金融工作会议被称为金融“遵义会议”,提出了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位一体改革任务,纠正了当前金融“脱实向虚”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我省金融工作还应重点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增加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供给。一是继续加快机构网点下沉,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银行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县级分支机构布局,加快向乡镇延伸服务网点。政府和监管部门要着力引导商业银行单列小微企业和涉农信贷计划,建设普惠金融事业部,进一步推动银行机构扩大县域支行小微企业、“三农”信贷审批权。二是加强普惠金融的信贷考核,引导银行增加信贷投放规模。银监部门应优化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考核指标,与在当地吸收的存款情况挂钩,设置审批时效指标,督促银行提高审批效率。政府部门应用好财政存款分配的“指挥棒”,每年根据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产品的考核情况,对财政存款的分配权限进行适当调整。三是推进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贷款门槛。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协议项下权益(含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业务,推广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水电(供水)水利资产等新型抵质押担保方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争取更多“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四是督促银行主动作为和主动服务,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成本。完善和公布商业银行及企业抵押贷款环节涉企收费清单,加强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续贷政策。

    (二)加强地方国有金融机构 ……(未完,全文共6756字,当前只显示325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关于我省金融工作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上一篇: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主题教育发言:加强_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下一篇:浅谈海外项目属地化管理

    相关栏目:服务 教师 党务讲话 开学 金融 金融讲话 改革 改革开放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