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发与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开发与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市专顾委文化教育专家组

为加快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进程,破解我市义务教育中“择校风”和“上好学难”的突出问题,回应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教育公平”、“教育公正”的重要命题,课题组从2011年3月至9月,先后对国内和哈市区、县(市)教育部门以及名优学校进行了考察调研,了解国内及我市共享与开发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经验和做法,力求探索一条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国内义务教育开发与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与探索
在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放大“名校效应”、改造薄弱学校成为一个时期以来_各地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流性选择。
南京市下关区以“放大名优学校、改造薄弱学校”为目标,以一批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为基础,调整教育布局,减少“麻雀小学”,做强做大名校,使优质资源“扩容”,全区就读省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占全区小学生76%,有效地解决了百姓子女“上好学”的问题。
在浙江省的许多地方,经常能听到“教育集团”这个词。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一种“学校联盟”。早在2001年,浙江省就做出决定:组建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杭州市为例,自2004年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98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开发与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
  • 政研会论文: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探讨及实践

  • 浅谈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 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材料

  • 旅游管理论文: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浅论医院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 有关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txt

  • 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与相关工作汇报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动员大会讲话稿

  • 某县开展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经验材料

  • 开发办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六十年的开发与奉献

  • 对农村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分析

  •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读后感

  • 质教育资源现状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

    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市大量新建住宅小区不断向城市周边外延。这些新兴小区的家长热切希望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然而,一批在百姓心中颇具口碑的名校都处于老城区内,新兴住宅小区周边的配套学校因为办学历史和办学质量等原因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家长仍希望孩子能到老城区的“名校”就读。因此,哈市与国内许多大中城市一样,择校之风日盛。哈市义务教育发展同时面临着“好上学”和“上好学”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义务教育的择校问题,应对“上好学”的社会需求,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收到一定的效果。
    1.实行省重点高中“配额生制”。哈市从2009年开始实行省重点高中“配额生制”,配额生比例占省重点高中录取比例的30%,去年提至35%,今年提至40%,预计明年可达50%,到2015年,将达到70%。“配额生制”是抑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有效做法。将省重点高中的配额指标按比例均衡分到各区、各校,省重点高中配额生录取则按照在重点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下20分内,按照考生报考志愿和考生总成绩择优录取。实行省重点高中“配额生制”,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了社会择校之风,满足了民众“上好学”的教育需求,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
    2.名校引领,分校联合,实施准集团化办学。“名校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以老牌名校为母体,以新生学校、薄弱学校为子校的联办式的教育联盟。即:通过老牌名校输出文化、管理、师资等资源,使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等迅速提升办学水平的办学模式。简而言之,“名校集团化”办学就是使“名校+新校”生成“新校=名校”,从“名校+薄弱校”生成“薄弱校=名校”,以此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教育。
    从1995年南岗区率先成立69联中以来,我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经历了1995年至2008年的快速发展期,2009年至2010年的转制调整期。截止目前,我市联办和设置分校的准集团化中小学校37所。其中小学21所,中学16所。其办学形式主要有“名校+新校”、“名校+弱校”两种形式。
    “名校+新校”模式。由政府投资或开发商新建学校,建校而不取新校名,不挂新校牌,由名校来管理,实现政府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名校+弱校”模式。通过名校对一所甚至多所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重组或联盟,形成连锁办学。名校通过输出文化、师资、管理等方式,实现“名校带弱校”的办学模式。名校校长为总校校长、加盟学校校长为本校校长。我市通过实施名校准集团化办学,盘活了教育资源,实现了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3.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组织乡村教师开展以随班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研修,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培训,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名校优质学校文化开发与输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名优学校的综合实力在于它的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_,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_态,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我市教育长期不注重名校精神文化的总结与提升,更忽视名校文化对薄弱学校的影响和拉动,学校精神、学校制度、学校管理以及学校风气得不到改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薄弱学校“弱”的问题。
    (二)名校联办学校的管理问题突出
    目前,我市区、县(市)的联办中小学校出现一个学校、多个法人的现象,使原有母校与子校的“父子”关系转变为“兄弟”关系,阻碍了联办学校的人、财、物、事的统一配置,直接影响了名校在联合办学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名校在“集团化”办学中的主导地位。更有联办学校挂上名校牌子后,母校与子校再不往来。这种虚假名牌学校的出现会对我市今后的中小学教育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市名校联办学校要遵循集团化办学的特有模式,其前提是“集团学校”内部人权、物权、财权、事权的统一,真正让新的学校处于名校的管理下,确保名校管理、师资、教学等优质文化教育资源的输出,而不仅仅只是挂一块牌子。
    (三)名校校长很少流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我们偏偏没能下决心,逾越障碍,实现名校校长流动,那怕是区域的、部分的流动。这方面,我市教育也做过逆向尝试,那就是让农村部分中小学校长到名优学校跟“班”学习,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文化素养和个性品质是复制不到另一个人身上的。
    四、对策与建议
    (一)输出名校优秀学校文化,引领中小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_竞争力和历久不衰的发展源泉。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快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市教育应在总结提升名优学校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输出 ……(未完,全文共5313字,当前只显示255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开发与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上一篇:区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篇:哈尔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相关栏目:教育 科技 党务讲话 科学发展 大学生 调研报告 综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