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作为古老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具有渊源深厚的文化根脉,但在文化传承中也是一个继承、创新与相对否定的综合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分化现象,因为历史中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会出现退化现象。特别是对外开放以来,不可避免因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以及新技术革命影响而出现时代性文化杂音或思想逆潮,导致文化出现虚化现象。在此背景下,不仅社会_态受到干扰,而且教育理念往往也会出现偏离传统理论或_价值的情况,这就是先进文化的对立面和社会文化的阴影,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关于优秀文化违逆现象与正本清源的思考
在历史文化传承中,从一定角度看文化繁荣的背后往往是分化和分歧。圣哲境界之高、思想之深、阐述之妙,非世间常有、非常人可达,特别是圣哲经典,必然由后人不断释解,所以难免出现观点相左的学派,产生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论断,以至衍生退变性释义或观点,这就是圣人文化的分化、退化等违逆现象。从历史背景看,优良思想文化被误解和曲解存在多种因素,一种情况是后世学者缺乏足够的领会能力以及相应的思想境界,客观上古汉字少而简、文章无标点,所以在注解圣著时往往按照自己的片面理解作了狭隘性释解,从而降低了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并发生误解。例如老子的经典著作“五千言”就是后人按照自己的境界水平和意思理解加标点、分段落、定字义,甚至改文字并具体诠释的,后来才冠名为《老子》、《道德经》。正是因此留下多种存世版本和各类莫衷一是的释文,尽管《道德经》在全世界发行量居于第二,但不曾有统一的版本和趋臻的释译。对于孔子思想也是如此,针对经典论述常有不同视角,为此也分化出不同观点和学派。另一种情况是盛行的世俗思想或不良思想假借圣人之言有意偏解,以至篡改或颠覆了原意。其中的深刻原因就是出于统治者的政治导向和利益维护,蓄意将良好的道家和儒家言论演变本意以作人文借口。置身于官宦的学者大多具有政治立场的倾向性,使文化精髓每每失真和失传,也让不良思想文化乘虚而兴。还有社会道德水平的持续或间断式下降也在拖拽着文化境界的下滑。例如,将“无尖不成商,无度不丈夫”变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46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关于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研究
  • 在县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季度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

  • 水管站党支部2016年上半年电化教育工作总结

  • 县2016年电化教育工作要点

  • 小小舞台_深厚文化—刍议经典故事表演中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英语作业设计刍议

  •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英语作业设计刍议

  • 区电化教育中心(**教育电视台)年度报告书

  • 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2014年度述职报告

  • 文化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14年度述职报告

  • 网络空间的跨文化传播探析

  • 关于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 试谈谢佑将军的文化传承

  • 工商局强化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 还常常让人推脱责任、不讲道理,例如,至今一些人在看孩子发生磕磕碰碰时,不去正确鼓励和引导孩子,却用骂地击物的方式安慰孩子,这样不仅让孩子获得了不当的专宠信息,而且强化了推脱责任的潜意识。
    “宠为下”,即为私、为陋、为弊,恃宠必陷狭隘,执宠必有偏激。对个体生存而言,宠则失能,宠则恣意,宠则违逆,宠则叛道;对于社会生活而言,图宠则媚,恃宠则矜,施宠则骄,居宠则妄。肆宠则偏,偏则侵正,失正则邪,邪则为恶,恶则生患,患则自毁,这就是一条人性小缺口因文化洪水而导致社会大溃坝的暗渠。自古以来,奸佞恃性兴邪风、纨绔败子皆由宠,足见社会建设中注重剿宠修性的极其重要性。事实上,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出现恶习和败迹基本上都是被宠坏的。宠心的放纵会导致社会问题是深刻而深远的,给予太多的宠就是给了过多的虚荣心和自私心,一旦虚妄之心膨胀就会迷失本真并扰乱社会。如果人们少一点宠心和私欲,多一点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社会就会正规和正义得多,腐败也就不会那么快速蔓延。宠心可满足一时一事,但盛行其势则必定危机四伏、反祸其身,让社会事业遭受邪恶侵蚀,最终贻害公理和民益,甚至危害国家和民族存续。现代西方相对卓越的社会文明在形式上谓之民主法制,而在根本上无非就是不由宠、不惯人,公推平等,不囿于人性之弊,不偏于优越之利。一些国家明显区别于中国人的典型作法是,不许夸奖孩子与个人努力和付出无关的优点,在美军军人手册中写有“不许当面赞颂领导”、“不许弄虚作假”的明确规定,应该说这都是针对人性弱点的明智选择。
    理性地看,由于传统文化的遗失和新型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致使社会思想文化相对混乱,中国社会又进入了一个特别的泛宠时代,出现了独子与独宠和溺爱与逆养的文化畸形现象,出现了“啃老族”、“路怒族、“自恋族”、“虚妄族”以及“贪腐族”、“贿赂族”,从家族私风到官场“四风”以至社会民风都大行“宠”风。泛宠的标志现象还有很多,例如挤破头上大学,却大多学无衡、知无识、虚无志、力无行现象,包养现象,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现象,诈与被骗多发现象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此外社会大行人情风说穿了就是泛宠表现,讲私情不讲公理就是给私心宠欲开路,营造泛宠社会氛围,好面子和礼尚往来最终却引发不良民风和官场疾患。博宠逐宠趋向极易促成集权效应,‘不能给领导提意见,否则会死得很难看’是一种鲜明的写照,政治上的“四大危险”皆与泛宠相关,社会发展“三大陷阱”归根结底就是文化陷阱。老子有言“宠为下”、“贵大患莫身”,宠与患是紧密相关的,以病观病,可见一斑。今天医院里的?si迹浠家廊辉谟凇俺栊摹保湟皇浅杷阶萦院:龋忱爰笤迹远嗷?“富贵病”;其二是奢欲求荣,过度追求发展速度、追逐财富,因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患得“侵害病”:其三是贵身自宠,出了毛病又去争抢有限医疗资源,都去大医院看病,导致?si迹黄渌氖侵匆蹬瑁刖排训溃窕交脊叵担癫厥乱狄肌?杉』疾恢辉谏砗驮谝剑痈由峡床≡谖幕缏逞赶壬蹦暝蛏疃裢淳酱游模员首鞯吨敝肝幕窕肌?蠢矗敫墒乱岛颓蠓⒄谷次ツ嫖幕局适强瓷缁嵛拿魇导械淖畲笈で臀笄罢站底印⑾聪丛琛⒅沃尾 辈恢皇堑吃比绱耍錾缁岫夹枰绱恕?br>三、关于文化虚化现象与教育理念的思考
    心田不过是一块或肥或贫、或明或暗的原始地,也存在杂草成份或不良萌牙,一是需要净化和克制,二是需要通过外界的照耀而萌发生机或让良善显影。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含看,引善的文化意境高远,止恶的文化意义现实, “致知”的文化明辩物理,“心致”的文化映照灵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文化日新月异,文化教育蓬勃发展,但必须秉持明理明德的教育宗旨,否则就会背道而驰。严格地说,有知识和有文化存在差别,有知识未必就是有文化,真正的有文化是懂得生活道理和社会正义,是社会的正能量。一方面看,知识是中性的,可以提升和促进文化,也可以背逆和扭曲文化,一些人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做违法乱纪和危害社会的事就是典型的背逆人文,知识越多、水平越高则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文化的重要内涵或者境界是思想觉悟,即先进的人文思想,只重知识学习而不重人文教育、让知识与文化脱节。另一方面看,因人类的认知能力还有限,所以知识也存在真理和假象,也会因此而背离本真走入歧途。比如说即使人没有文化知识凭本能也能生孩子,并没有多少排斥,但社会普遍提高了知识水平后,却反而不会和不敢了。况且动物一直懂得不溺爱幼崽,迫使其拥有生存本领,而人却常常陷入违逆的误区。实验证明,对灵长类动物施宠也会使其滋生“毛病”。网络情景的虚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偏导了文化的虚化,让人的意识远离现实、真理和责任,丧失人文灵魂。因此,微信世界中的一些具体人生总结和原则说教,貌似有道理却没有理念根基,好似具有指导意义却又无从做起,信息杂乱却无以为信,这就是丢失了传统文化凝炼的经典及本质内涵。从生存的根本性上说,本能高于文化,超越本能或者脱离大道的“文化”并不是真正的知识,那就是虚化的文化,文化的虚华也会让人迷失本真和本能,忽略生存根本和社会基本规则,不思结果,不计后果。现实中流行的整型美容,从表象上看是追求美丽,但绝非是心理驱使那样简单,还深深地包含着文化虚化问题。
    由此可见,单纯而虚化的知识教育、文凭教育以至文化宣扬都是违背儒家思想的功利教育和文化传播。不仅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而且还会毁坏他们原本纯真的心灵,“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孩子基本都是被宠坏和教坏的,或许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文化教育缺乏文化内涵之处和误区所在。当代文化似乎绚烂无比,但纯正的文化内涵却并不多见,甚至为标新立异而背逆常理、因异想天开而坠入荒诞。例如过度治丧和祭祀、演绎逆天剧目等,都是文化迷乱现象。无论多么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都是表达人性和彰显人格的,好的文化起到开化人性和提升人格以实现社会和谐、自然相融的作用,不好的文化起到污损人性和误导人心的作用。开创社会文明就应当始终把正视并开化人性、提升人格品位作为_课题,追求平等有节和光明正大是社会文明的永恒方向,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可见,在人类的进化和进步中,缺乏知识注定是愚昧的,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有知识没文化、或者只有初等生存文化而缺乏高等社会文化同样也是愚昧的。人类极尽聪明但考验从未终止,自然科学永无止境,社会科学深奥无穷,且两者的协调发展又将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双轨列车能否平稳前行。无论是儒家理学领悟的“格物而致知”还是心学推崇的“知行合一”,无非是从相对角度阐释性、理、心的辩证关系,用现代哲学观点看,由外至内体现的是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支撑,由内至外体现的是社会科学对自然发展的引领。
    四、关于人类文化失衡与注重人文教育的思考
    社会科学原本是人类社会的初始命课,也曾一度是人文长项,在近代科技革命以来,却出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逆转而且反差巨大。这其中必然有人类智慧模式和人文屏障的缘故,不妨从初始人文特点和模式以及社会现实加以释解,并由此明了人文教育的规律以及现实瓶颈。
    人类在由特种野兽到独特智人的自然进化中,是因为智力跨越而具有了抽象思维 ……(未完,全文共7925字,当前只显示381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关于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上一篇:推进社区减负实施意见
    下一篇:干部学习讲稿:自律视野下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关栏目:文化 宣传讲话 教育 综合论文 大学生 调研报告 文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