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从案例分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生成性教学 ——以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欣赏课为例
从案例分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生成性教学 ——以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欣赏课为例
从案例分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生成性教学
——以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欣赏课为例


摘要: 新课改积极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要求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本文以一堂成功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欣赏课为案例,来探讨现今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和改善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生成性教学模式,浅析语文选修课生成性教学的主要特点和实际价值,以及语文选修课生成性教学实现的可能性,以期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做一番有益的探索,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生成性教学;特点;价值;可能性


1.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注重素质教育的政策方针,笔者走访了长沙市内五所中学(包括名校和非名校)特进调研,以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
据调查统计,现今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和选修课教学各占50%。各类学校都是从高一就开设语文选修课,包括外国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文化经典研读、文章写作与修改等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而且学生也兴趣很浓。
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在必修课程之余,留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平台。然而从调查中我们痛心地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选修课最自己作用不大,很多学生都认为由于老师教法不当从而导致选修课堂并没有多少吸引力。这样一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之所以会有这样南辕北辙的结果,原因大概是我们的语文选修课在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时大打折扣了。必修课主要以老师教授基本知识为主,已经形成一定体系;而对于选修课教学却还处于摸索阶段。据调查,如今的选修课教学要么采用字斟句酌、与必修课无甚区别的教学模式,要么走一遍过场然后放任自流,更有胜者干脆用来补课,只有不到15%的课堂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的课堂。
【图片】
1.1. 照搬必修课模式,字斟句酌型
在我们发放的200份问卷中,当问及“你所在班级老师是如何教授语文选修课的”时,47%的学生选择了“跟必修课一样的教法”。可能是由于选修教材的内容也会涉及到考点所以老师还不敢放手;又或许是由于课时充足,所以老师们想好好利用起来能多讲点就多讲点,总比学生自学有效果一些,所以就有了“照搬必修课模式,字斟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72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从案例分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
  • 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党性锻炼 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研究——以国有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 以身作则践初心——学习《中国_纪律处分条例》有感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演讲稿:服务群众——还看社保窗口

  • ATA助推企业讲好苏州故事、传播好苏州_——_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 “痛”并快乐着——校本研修记

  • 不忘初心 答好_党建发展答卷——切实加强_政治建设

  • 做敢于担当的共青团干部——_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 倡议书——我为党(企业)旗添光彩

  • 怎样理解中国_人的初心和使命——书记讲党课

  • 学习_心得体会——舞好“四步曲”,打赢反腐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_精神心得体会

  • 不忘为民初心 忠诚干净有为——廉政教育党课心得

  • 教老师欧阳昱北正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生成性教学模式对课堂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从而完成了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

      【课堂实录】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同学们喜欢小说吗?
    生:喜欢!  
      主持人:说说理由。
      生:喜欢小说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生:对比小说中的人物能对照自己。
      生:小说的总是一波三折,现实中往往没有。我很向往那样的情节。
    师:看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小说有吸引人的故事和情节。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讲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既然大家已经完成了《自能学案》,那我们还是老规矩四组比赛,带着上面的问题学习全文!第一个问题: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生甲:……(把故事复述了一遍)
    主持人:这位仁兄记忆力真好啊,竟然能把故事比较完整地复述出来。那有没有同学能简单地概括一下呢?
    生乙: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生丙:……(同上)
    师:同学们都概括地很好,基本上说清了故事的内容,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联系本文的背景,有没有同学知道作者志贺直哉的生平?
    生丁:志贺直哉年轻时有过和清兵卫一样的经历,他和他父亲多年不和睦,而且那时候武士道精神盛行,一切对于美和自然的追求都受到禁锢。所以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爱好被爸爸扼杀,后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_发展。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师:丁同学概括得非常好,不仅点到了表层的内容,更能深入时代背景和作家的自身经历,他这么了解志贺直哉的生平和武士道盛行的背景,说明他课前预习非常到位,值得表扬,大家鼓掌!
    主持人:好,那么本文的故事情节又是怎么运行的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生: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主持人: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
    生:设置悬念:“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清兵卫“过去”又是如何“热衷于葫芦”?引起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主持人:课文2-6段,从哪里看出清兵卫是热衷于葫芦的?
    生: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
    生: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
    生:总是呆呆的望葫芦,常常上街看葫芦
    生:大概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
    师:作者花笔墨写这种“热衷”,有什么作用?
    生:生动的说明了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
    师:对于下文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推动情节发展,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高超鉴赏力作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突兀。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
    主持人: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父亲与客人的谈话部分,思考: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客人又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怎么看清兵卫的爱好?
    生: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
    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为下文矛盾的爆发做铺垫。
    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作铺垫。
    主持人: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
    生:是情节的一个“摇摆”!
    主持人:摇摆就是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
    师:教员的爱好和清兵卫的爱好有什么不同?
    生: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师:理解得很快,那同学们找找看下文中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
    生:教员家访,并未注意到仅在咫尺的那些葫芦。清兵卫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也和他一样松了一口气。可父亲很快回来了,不仅把清兵卫暴打了一顿,并且非常粗暴地将剩下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生:葫芦被高价卖出也是“摇摆”!照应前文,说明清兵卫眼光独特,很识货。而校役偷偷盗用别人的成果很卑鄙”。
    师:如果他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样?
    生:那么清兵卫的天赋就不会被埋没了。和前文父亲训斥清兵卫的话形成对比,“你懂得什么,也来插嘴”。这个情节反衬出大人们的愚蠢,批评“大人”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加大了讽刺力度。
    生:写清兵卫的新爱好也是一处“摇摆”。文章最后与前文呼应写清兵卫又爱上了绘画。
    师:那他的这个新爱好能保持吗?
    生:不能,从他父亲“又开始嘀咕了”可以知道。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生: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使得故事的悲剧意味加重。
    师:试想,如果这样的故事不断地重演,会对清兵卫造成什么影响?清兵卫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请同学想想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什么?
    生:暗示了清兵卫的葫芦悲剧现象具有典型性、普遍性。
    生:父与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下课时间到了)
    师:好,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能够通过自己思考来探寻文章的主旨,你们的回答就是答案,老师准备的标准答案反而不如你们的生动全面,老师感到很欣慰。今天的两位主持人准备很充分,PPT做得很精美,对课堂也能应付自如,值得表扬!今天第三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啊,看来课前预习也是很到位的,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希望其他的同学继续加油啊!

    3.3. 例说《清兵卫与葫芦》的生成性
    【图片未上传】
    案例时间为2011年4月11日,湖南师大附中语文公开课,欧阳昱北老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清兵卫与葫芦》。
    【课前预设】上课前两天,老师先将准备好的《自能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能学案上的问题自己提前预习,语文课代表选出两名同学做好主持课程的准备。这体现了语文选修课生成性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老师要精心预设问题,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预习的积极性,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课堂生成】正式上课,由一男一女两位学生代表站在讲台上主持课堂,老师则坐在讲台一旁。课堂基本上由主持人提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点拨来进行。这种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老师一人“独霸”三尺讲台的局面,让学生自导自演,讲课目标和内容都是开放的,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散思维。

    ▲课堂布局
    【生成过程】主持人首先对《清兵卫与葫芦》做简要介绍,然后摆出四个问题导入课文:
    ①讲述故事
    ②概说开头叙述段落有关清兵卫热衷葫芦的情节
    ③考察小说情节及其摇摆
    ④小说的主旨及其意义
    ★生成点一: 从讲述故事生成写作意图的探讨
    在讲述故事环节,学生甲、乙、丙从字面上对小说内容进行了概括;老师启迪大家能否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学生丁马上联想到日本武士道精神盛行和作者志贺直哉的自身经历,从而答出:“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爱好被爸爸扼杀,后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_发展。作品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这个近乎完美的答案。老师高度肯定了学生丁课前预习到位,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认真预习。
    这一闪光点的生成过程是由师生通过讨论、质疑、启迪、对话、探究等共同完成的。生成性教学能促进教学相长,在该部分,老师表示自己准备的答案没有学生丁的有深度,建议大家采用丁的讲述,构建一种和谐公平、_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生成点二:考察小说情节及其摇摆

    学生 老师 学生
    写教员的爱好 天性与世俗的 ……(未完,全文共12402字,当前只显示447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从案例分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生成性教学 ——以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欣赏课为例

    上一篇: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报告
    下一篇:2018年度抓党建述职报告

    相关栏目:剖析整改 综合论文 教育 学校 七一党建专题 文明 法律 聚会 作风 开学 大学生 科技 学期 党务讲话 群众团体 学习体会 学习材料 季度半年 科学发展 事迹推荐